EP03 | 日本最大 Youtuber 事務所快做不下去了!& 素人出道機會增加 & 科普日本跳蚤市場

EP03 | 日本最大 Youtuber 事務所快做不下去了!& 素人出道機會增加 & 科普日本跳蚤市場
Photo by Christian Wiediger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PayPay跳蚤市場改名為Yahoo!跳蚤市場,ZHD品牌開始做統合
日本最大 YouTuber 事務所 UUUM 難敵短影音市場來勢洶洶,在迎來創業的第十一年,集團要面對的卻是虧損約10億日幣的困境
知名出版社集英社推出低門檻漫畫創作平台,以數位力量培養原創IP
淺聊日本跳蚤市場三大平台,樂天、PayPay、Mercari

1、PayPay跳蚤市場改名為Yahoo!跳蚤市場,ZHD品牌開始做統合


第一則新聞是來自 Yahoo! Japan 旗下的 PayPayフリマ,從今年的秋天開始,PayPayフリマ的名稱會正式改為 Yahoo!フリマ﹐而在日本本來的 ヤフオク!(雅虎拍賣)也將改回 Yahoo!オークション。PayPayフリマ是我們介紹過的跳蚤市場,如果還有不熟悉的人﹐歡迎回聽我們的 EP0 ,EP0 有針對 PayPay跳蚤市場以及它所提供的服務做過簡單介紹!

PayPayフリマ更名為 Yahoo!フリマ後,會與 Yahoo!オークション 在 UI 上套用同一個風格,在Yahoo! オークション上搜尋的時候也能找得到 Yahoo!フリマ的商品,無需做平台的切換,希望讓使用者在兩個平台的使用上創造環境一致感。此外,因為兩平台的熱門商品分類有很明顯的區別,PayPayフリマ為服飾相關;ヤフオク!為 3C、遊戲和車類零件,這次的連動也有某部分希望兩邊平台的消費者可互相流通。

已經聽過我們的 EP0 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有聊過 Z Holdings 集團將重整旗下 LINE 以及 Yahoo!Japan 的資源,除了 LINE 和 Yahoo!Japan 的整頓,Yahoo!Japan 本身也從自家服務開始,先將買賣平台的資源做整合,Yahoo!Japan 此舉看起來想將品牌形象做統一,但日本民眾對名稱的改變反應偏差,有人認為 PayPay 的品牌形象較為活潑 Yahoo!Japan 很老舊的感覺、有的人認為搞不太清楚接下來 PayPay 這個品牌是否未來只負責支付系統?

再倒退一下,從 LINE 和 Yahoo!Japan 進到 Z Holdings 傘下後,日本民眾應該多數還是不太體感到這兩家手牽手後到底做了什麼?甚至對整個集團帶來的成長也不如預期,這也才有了後續 LINE 、Yahoo!Japan、Z Holdings 三社再次大合併成 LINE ヤフー。

可以想見這一波改革和整頓是勢在必行的,但對原本品牌形象就深植日本民眾心中的 LINE 和 Yahoo!Japan 如何較順利地改變民眾對兩集團整併的認知,應該不會是短時間就可以達成的,或許符合集團利益的做法下,強烈地不適感將是日本民眾必須去熟悉的陣痛期。

題外話一下,在這波整併中,樂天集團是否會坐收漁翁之利也是值得觀察的,雖然樂天集團的產品和服務較沒有LINE ヤフー來的多元,但產品的整合確實是做得比較好,是否趁勢繼續蠶食新的市場,也還蠻令人期待。

新聞參考來源:PayPayフリマの名称が「Yahoo!フリマ」に--2023年秋から、ヤフオク!との連携強化

2、 日本最大 YouTuber 事務所 UUUM 難敵短影音市場來勢洶洶,經營陷入困難虧損約10億日幣


日本龍頭 YouTuber 事務所 UUUM 近年因廣告營收漸少、YouTube 短影音觀看瓜分長影音觀看數、YouTuber 自有品牌商品滯銷等原因,今年已兩次下修2023年度預期業績,4月14日下修預期,預計淨收1億日幣;7月10日再度下修,預計虧損約10億日幣。這邊也要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UUUM 2023年度的財務決算涵蓋的是 2022年6/1~2023年5/31的營收數字。

UUUM 作為日本最大的 YouTuber 事務所,擁有訂閱數高達 1050萬的はじめ社長以及1150萬訂閱數的HIKAKIN,及許多訂閱數超過1-200百萬的人氣 YouTuber,知名的木下佑香–日本大胃王女王,也曾是 UUUM 的簽約 YouYuber 之一。

一直以來 YouTube 的廣告替 UUUM 的 YouTuber 帶來很大一塊的收入占比,但隨著疫情影響,大環境的廣告預算縮減,對於簽約在 UUUM 下的 YouTuber 來說,如果沒有發展廣告以外的收入,就會開始有出走的情況。例如前述的大胃王木下佑香,就在2020年2月退出 UUUM,陸續也還有其他的 YouTuber 退出。因此,UUUM 除了經營 YouTuber 相關影片製作以及營銷外,也積極尋找除了影片流量變現外的營收方式,P2C Studio 就是由 UUUM 於 2021年6月全資開設的子公司,專門負責 P2C 商品的製作,發售以及通路。

P2C 是 Person to Consumer 的簡稱,主要服務圍繞在網紅自有品牌的商品製作,並且協助其在 EC 以及實體通路販售。台灣其實也很流行這樣的自有品牌變現模式,例如千拌麵,理科太太的保健食品等等,看起來都有不錯的效果。 可惜的是,P2C 的發展並不如預期,縱然去年開始疫情稍微好轉,廣告營收卻尚未回穩,短影音的流行又對 YouTuber 本身長影片的流量造成一次重擊。其實從 YT 的整個環境來說,太多的YouTuber在搶食,市場相當擁擠,且 YT 本身的短影音服務也讓原本主要經營長影片的YouTuber來說又多了一個新戰場;更不用說崛起的 TikTok 瓜分掉了大部分受眾的時間。

從2023年度 UUUM 的結算財報來看,廣告營收減少應該是有預期到的必然,主要還是 P2C 這一塊的規模並沒有如預期拉上來。後續看起來 UUUM 的發展策略還是會以 YouTuber為主要中心發展,除了 P2C 之外也會更重視YouTuber的定位;在和外部資源的合作上,除了自社的 YouTuber之外,也會和藝人/Tiktoker 等合作,試圖去創造更大的機會。在廣告營收上,UUUM也會更著眼於整個日本的廣告市場,而不是只有 YouTube 平台流量的營收。

對於老牌 YouTuber 事務所 UUUM ,還是期待他們可以成功地將這些網紅營銷的 Know-How 搭建起來並往外推展,UUUM 在台灣也有投資一間日系的事務所 CAPSULE,也很期待可以為台灣的合作夥伴帶來新的商業模式。 最後說個有趣的,根據調查,在國小-高中這個年齡區間的日本人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排行中,YouTuber 幾乎是不會掉出前五的選項,到2023年仍是如此,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TikToker 會進入排行榜中呢?

更新:2023年9月15日,日本知名廣告代理商 FreakOut 以 TOB 形式買取 UUUM 成集團子公司。

新聞參考來源:大手YouTuber事務所UUUM、最終損失10億円へ…通期下方修正、YouTubeショートショックなど

3、知名出版社集英社推出低門檻漫畫創作平台,以數位力量培養原創IP

發行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的知名的出版社—集英社,7月12日在日本的 iOS 和 Android 平台推出漫畫創作 APP World Maker ,提供600萬種以上的素材,只要輸入台詞不需要會畫畫,也可以透過 APP 內提供的背景、對話框、版型來產出自己的漫畫作品。除了產出漫畫之外,此 APP 也可以透過內建的影片製作機能將你的作品變成影片,最後將作品在APP中的社群分享。可以說,腦袋內的「故事內容」轉化為作品的門檻又更低了!

集英社還和 Netflix 、日本東寶電影公司合作舉辦比賽,大賞作品分別將有機會透過 Netflix 動畫化;透過東寶電影化;以及透過集英社漫畫化。

近年素人網路作品影視化和動畫化已經是一個趨勢,這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OTT 影音串流平台的盛行。而原本就已經在網路上擁有大量人氣的作品首先就被視為改編人氣標的,不管誰先談到影視動畫化的版權,基本都先確保了其觀看的收視率。但改編的資源一樣會有耗盡的一天,各家串流平台為了爭奪熱門 IP ,版權費用越來越高,因此原創作品就變成節省成本的發展重點。

集英社作為內容出版社,將累積多年的漫畫編輯經驗集結,發表 World Maker APP,讓人人都可以將創作的可能性實現,提供平台培養有潛力的創作者,確實是很好的資源利用,比起聘請專業的編劇來撰寫故事內容,使用素人的熱門作品來改編更為接地氣。且 World Maker 提供的素材雖然不是太為精緻,但是也足夠將故事好好地寫下來,這對作品的改編就已經提供了十足的基礎。

再來談談對編劇來說,在現今「創作者」這個身份極為熱門的時代,觀眾的收視習慣已經改變,喜好也某程度受到了影響,過去的觀眾也可能變為未來的編劇,對過往傳統的編劇來說,這樣的改變也會造成工作內容的改變,也相對挑戰自身過去的專業經歷,甚至壓縮到編劇的生存。

但就結論來說我還是很開心能有這樣的平台出現!期待未來有更多好的作品出現,也期待這個 APP 台灣能夠上架!

新聞參考來源:集英社、映像コンテンツのコンテや漫画ネームの作成アプリ「World Maker」をリリース

4、淺聊日本跳蚤市場三大平台,樂天、PayPay、Mercari

最後是個簡單科普,這邊想和大家科普一下日本人氣很高的三個跳蚤市場平台,らくま、PayPay跳蚤市場和Mercari。 跳蚤市場是種自由交易平台,提供給了消費者方便的交易功能,讓消費者也可以自行在平台上販售物品。

首先是簡單的身家介紹: Mercari是由株式會社メルカリ所運營的產品,2013年才創立,2016年底在日本的下載數就來到了3500萬的驚人數字,目前的話使用人數約為2000萬人左右,是三個APP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而らくま來自楽天集團,使用者約為1100萬人;PayPay跳蚤市場來自 Yahoo!Japan ,使用者約為 500 萬人。 Mercari和らくま使用者的年齡層落在20-30 歲, PayPay跳蚤市場則落在40-50歲。

從基本的使用者輪廓可以看得出來, PayPay跳蚤市場在使用人數上是遠落後於Mercari和らくま的,雖然其使用者年齡為較為有消費能力的中年齡層,但差距過大的用戶數還是不得不讓 PayPay跳蚤市場得加緊腳步跟上,應該也有人會好奇為何Mercari這家新創公司會大幅贏過樂天和 Yahoo!Japan所推出的產品呢?

其實在Mercari橫空出世前,日本就已經有一些類似性質的跳蚤市場平台,但因Mercari針對使用者體驗上做出相當良好的優化,加上首創匿名配送的服務打中日本人的心,才讓其飛速地成長。

對賣家來說,在手續費的抽成上,PayPay跳蚤市場祭出了販售價格5%的優惠,而らくま和Mercari分別為6.6%和10%,此外PayPay跳蚤市場為了方便賣家上架商品,還支援5-30秒內影音的商品介紹功能,其餘的上架到出貨的手續三家就都差不多。

那對買家來說呢?最注重的應該是有沒有折扣對吧?折扣券部分,發行頻率較高的是PayPay跳蚤市場和らくま﹐らくま不定期都會有 3-5% 的折扣券,並且是直接用於結帳金額的折扣,當然也有一些樂天點數回饋的折價券;PayPay跳蚤市場則是會有一些向特定用戶或是特定商品類別的折價券,累積的點數是 PayPay 點數 ,Mercari在這方面則較少有優惠的折價券,累積的點數是 Docomo 體系下的 d-Point。

整體來說在買和賣的角度,Mercari都對用戶較不優惠,如果從整體平台服務到金流服務的一慣性來看,Mercari也不如 PayPay跳蚤市場和らくま一樣,有自家的金融支付系統和點數系統(更新:後來有了)。但Mercari龐大的用戶基數仍讓買賣雙方在其平台上的成交率非常高。

平台總歸來說仍是工具的一種,不管優惠多還少,交易成功率還是這類跳蚤市場最終評估的重點。

過去我們也聊過 PayPay跳蚤市場的集團母公司 Z Holdings 今年對於資源整併的推進相當積極,雖PayPay跳蚤市場是目前三間裡面用戶數最少的平台,但我也私心期待,和 LINE 資源整併後可以持續為它注入新的活力和成長動能。

新聞參考來源:「メルカリ」「PayPayフリマ」「ラクマ」…じつは一番「お得」な「フリマアプリ」を実名公開

訂閱電子報,接收最新日本商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