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0 | 日本迎來證券交易免手續費!& Starlink 在電信業普及的時代 coming soon

EP10 | 日本迎來證券交易免手續費!& Starlink 在電信業普及的時代 coming soon
Photo by Yasuhiro Yokota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日本電信業者提早佈局低軌道通信衛星網,與 SpaceX 合作Starlink;KDDI 宣布最快2024年旗下au手機即可實際應用
日立和東武集團將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建立數位身分共通平台,降低消費者購物流程的阻礙,提高整體營運效率
AEON 集團下的龐大消費者資料將做整合,2020年由 Aeon Smart Technology 著手的 iAEON 應用程式以及 iAEON ID
網路證券交易大手企業SBI證券及樂天證券紛紛宣布,9月以後股票交易免手續費,以應明年的新NISA制度

1、日本電信業者提早佈局低軌道通信衛星網,與 SpaceX 合作


據日媒8月30日的報導,早在2021年就與SpaceX簽訂合作契約的日本第二大電信業者KDDI宣布,最快2024年開始,KDDI旗下的手機品牌au即可透過SpaceX的Starlink通信衛星來傳送簡訊,再來會逐步開放應用在語音以及數據的傳輸。

我想大家對伊隆馬斯克除了最近吵得火熱的X之外,應該不少人也知道他在航太領域投注的心血,SpaceX就是他所創立的新創公司,而Starlink的低軌道通信衛星網,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星鏈計畫,可以實現高速度低延遲的傳輸,即使在訊號難以觸及的海面、山區離島亦或是發生自然災害時造成的斷訊等,都可以透過 Starlink 來接收到訊號。去年發生在北海道的觀光船海難事件,如果能運用 Starlink的服務,也能即時前往救援,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雖然星鏈計畫在日本Costco已經開放一般民眾購買,但日本電信業巨頭們也早已紛紛開始佈局,不只 KDDI 宣布和 SpaceX 合作,SoftBank 也宣佈9月開始會正式對外提供和 Starlink 的商務方案;而先前介紹,一直還處於虧錢的樂天行動也在今年八月初宣布和美國 AST SpaceMobile 在北海道以衛星 BlueWalker 3 做衛星通信實驗。早在今年7月,KDDI 便在品川召開了說明會,以展示目前一些偏遠地區以及海上應用 Starlink 的案例,希望後續能擴增合作的對象,搶佔這個市場。

新聞參考來源:KDDI、Starlinkの通信衛星とスマホを直接通信! 既存のauスマホで可で2024年開始

2、 日立和東武集團將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建立數位身分共通平台,降低消費者購物流程的阻礙,提高整體營運效率


日立和東武鐵道在8月29日共同發表,未來將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建立數位身分共通平台,藉此應用在東武集團下的各服務上。目前會運用生物識別「靜脈」以及「臉部識別」來擷取雲端平台上消費者的資訊來進行對應的服務。當然事前需要將消費者的個人資料、信用卡資料等等註冊至平台上。

預計將在2023年內,會先在東武集團下的超市「東武ストア」導入「靜脈識別」來自助結帳,流程上也相當簡單,只需要在結帳時將手放至感應器,即可完成年齡認證以及信用卡支付以和後續東武POINT獲取。 東武集團希望未來能將數位身分共通平台服務擴展至集團下的交通、住宿等業務上,除了消費者的會員資訊可以連通外,在行銷層面上還可以舉辦跨店鋪的促銷活動,對於東武的會員來說,如果所有的服務或是行銷活動都可以透過生物識別即可完成,這勢必會提高行銷活動的參與率。

這技術也可以說是無現金支付的進階版,畢竟在Caseless的應用場景中大多還是建立在手機載體的感應。 而東武集團下的東武鐵道何時會導入相關的生物識別服務目前尚未有具體訊息,反觀JR西日本的 JRWEST LABO 於今年4月已經啟動了人臉辨識進站的實驗,這邊題外話,JR WEST LABO 在做的事情也挺有趣的,主要以大阪站為主來執行各種數位化和車站站內站外服務結合的實驗,我們下期再來詳細介紹這個 JR WEST LABO!

回到東武和日立這次發表的合作,目前應用集中在東武集團底下的業務,服務對象也是東武的會員,在這次的自助結帳應用中,東武也有考慮其他支付工具的支援以及增加不同廠商的結帳機器,對於與其他有興趣的企業一起合作這件事的態度是開放的,但日本民眾還是對東武和日立如何向外與競合公司合作相當好奇。

在報導中最後有提到,此服務日立雖然提供技術,但是東武是有實際參與整體的營運,所以兩家企業有考慮未來會共同成立公司來引注投資,吸引其他業者一同參與。 日本其實已經有很多相關的企業在做會員資料的整合,例如上期我們就有提到的 Olive 應用以及我們下一則新聞要聊的 iAEON 的整合,除了企業本身 DX 的轉型,有會員的企業如何系統性地跨平台整合會員資料,也就是所謂的 CX 客戶優化,在日本已經是一大趨勢。

新聞參考來源:東武ストアで「手ぶら決済」が2023年度中に開始、日立製作所と東武鉄道が「共通ID基盤」へ

3、AEON 集團下的龐大消費者資料將做整合,2020年由 Aeon Smart Technology 著手的 iAEON 應用程式以及 iAEON ID

日本イオングループ(永旺集團),作為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下有知名的AEON超市.在海外如香港、中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都有業務,過去在台灣的新竹以及中和也曾有店鋪,但因業務拓展不順利於2008年正式退出台灣。

AEON集團做為事業橫跨零售和金融服務的集團,下有的服務及其客戶資料過去總是獨立在每個服務各自的平台上,光ID種類就超過90種以上。AEON集團下的 Aeon Smart Technology 從2020年開始將各子公司及各處的客戶資料進行整合並建構集團 CDP ,未來所有的客戶資料都講整併進名為 iAEON 的應用程式整合成一組 iAEON ID ,集團內的各部門可以更好地整合客戶的線上線下購買行為,也可以透過分析後的資料去做再行銷,重點是透過整合的過程,客戶的購物習慣以及輪廓喜好會更為具體,可更有效率地強化顧客體驗。

這也是我們上一則提到的,是DX以及CX的體現;而目前已經陸續將AEON Pay / WAON Station / AEON Lounge / AEON Net Super 等會員數量較多的服務先整進 iAEON。 在整合上,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有必須要克服的問題:對外部來說,必須說服客戶將本來的使用習慣移轉到iAEON上;內部則是必須柔軟地請各服務的部門配合,這在溝通和價值的傳遞上必須要耗費的成本之高。 iAEON希望可以打造出和顧客生活相輔相成的經濟圈,沒有斷點地將顧客從購物的「念頭」轉換到「訂單」,甚至是售後服務的完整都不能輕視。我們過往所熟知的傳統行銷漏斗,在數位轉型的背景下依然成立,只不過誰能更好地將顧客體驗做到最佳,讓行銷訊息的接收成本降至最低,我想就會是這波轉型下的勝者。

新聞參考來源:イオングループ、90超のIDを1つに iAEONアプリ「内製化集団」の全貌

4、日本迎來證券交易免手續費時代,SBI證券與樂天證券力搶新NISA制度下的用戶

根據日經的新聞報導,日本最大的SBI證券以及樂天證券相繼宣布9月底以後,將免除買賣股票的手續費。這樣免手續費的服務,在日本是第一次。

SBI證券和樂天證券會相繼宣佈交易免手續費的服務,是因應日本2024年即將適用的新版少額投資非課税制度(簡稱NISA),NISA是日本政府鼓勵民眾投資的一項政策,一般來說如果透過投資而獲得的所得是必須要繳稅給日本政府的,但根據NISA政策,只要申請NISA專用戶頭,投資的總額度在規定的數字下,即可免課稅金,而NISA戶頭還有再根據投資類別和年齡細分成三種類型。

2024年新版的NISA政策,將針對NISA三種類型帳戶的金額上限進行調整,以成年人一般類型的NISA戶頭,每年免課稅金額從120萬,調高至每年360萬,免稅總額上限也從600萬提升至1800萬;更重要的是,本來NISA服務是有時限的,例如可以享受免課稅的時間根據戶頭的不同只有5年或20年的限制,但新版的NISA將把此調整成無限期,大大增加了民眾投資的彈性度。 在日本像樂天證券和SBI證券這類的網上證券交易型態佔了投資戶的80%,這幾年網上交易的成長幅度更是遠勝野村HD這類的實體證券公司,雖然中高年齡層的投資戶仍然習慣實際到證券公司做交易,但在這波免手續費的政策下勢必會再擠壓到這些公司對於年輕投資族群的獲取。SBI證券和樂天證券為搶占NISA改制後的個人投資戶,祭出日本從來沒有過的交易免手續費政策,未來會推出什麼樣的配套政策來競爭,值得繼續觀察!

新聞參考來源:SBI証券と楽天証券、日本株の売買手数料ゼロに 9月以降

Read more

為什麼日本的迷你容量美妝品,正在成為主流?

為什麼日本的迷你容量美妝品,正在成為主流?

在 @cosme 六月中發表的《2025年下半年美容趨勢預測》中,「主役級迷你コスメ(迷你化妝品)」被列為今年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之一。 根據調查,有 31.4% 的 20 代與 30.5% 的 30 代 受訪者表示:「相比一般容量,迷你化妝品更有吸引力」。而在更年輕的族群中,迷你尺寸甚至不再只是備品,而是他們主動尋找、想要擁有的商品形式。 在實體店舖也反映了這一點;@cosme TOKYO 在三月重新規劃的「迷你美妝專區」,短短兩個月內就創下原預估 3.5 倍 的營業額成長;而根據問卷,有高達 57.1% 的人表示,曾因為試用迷你容量後決定回購正品。 為什麼日本的迷你美妝品會突然變主流?解析三大推力 迷你容量的需求,其實一直都在,無論是旅行用、還是作為緊急備品。但現在,

By Yuki
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6月24日,擁有熱門大作《絕地求生(PUBG)》的韓國遊戲公司 KRAFTON,以 750 億日圓收購日本老牌廣告代理商 ADK,震撼了整個日本廣告業界。 震驚之餘,也讓人不禁感慨,曾經與電通、博報堂並列,代表日本三大廣告代理商之一的 ADK,竟走向了被收購的命運。 日本網路上目前主要聚焦在兩大討論點: ① 750 億日圓會不會太便宜了? KRAFTON 雖然擁有《PUBG》這款全球級熱門作品,但為了降低對單一遊戲的高度依賴,正積極尋求 IP 事業的多元發展。 ADK 過去深度參與多部動畫製作,與日本獨特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密切相關:一部動畫往往由電視台、廣告代理商、製作公司等多方合資製作,廣代則負責掌握廣告時段、尋找贊助商,為動畫注入製作資金。ADK 便是在這個體系中,長年扮演關鍵的中介角色,擁有穩定的媒體網絡與資源。 KRAFTON 看中的,正是 ADK 所建立起來的內容資產與業界網絡。透過收購

By Yuki
TikTok 短影音如何衝擊日本消費與內容產業?

TikTok 短影音如何衝擊日本消費與內容產業?

TikTok 在 6 月初發布的《TikTok Socio-Economic Impact Report 〜日本における経済的・社会的影響〜》用大量數據證明:短影音已從「讓人上癮的娛樂」躍升為牽動日本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力量。本文將先就這份報告與 OASIZ 的補充研究,拆解短影音的商業化現況,再談 TikTok Shop 帶來的新變數,並簡述「縱型短劇」如何用同一素材格式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本篇大綱 ・TikTok——年輕人購物旅程的起點:由 TikTok 催生的經濟效益 ・TikTok Shop 登陸:內容驅動的興趣電商將為日本 TikTok 生態帶來什麼改變? ・縱型短劇:同一格式,另一條商業路徑 ・結論 TikTok,年輕人購物旅程的起點 報告顯示,2024 年由日本 TikTok 引發的推估消費額達 2,375

By Yuki
花王中期經營計劃「K27」:敏捷開發、品牌瘦身與全球化戰略

花王中期經營計劃「K27」:敏捷開發、品牌瘦身與全球化戰略

在紙尿布業務遭受重挫、又逢疫情衝擊之下,花王一度陷入經營危機,被迫加速體質改造。過去我們討論過花王對化妝品事業的大幅瘦身與品牌資源的重新配置。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與重組,如今成效如何?近期讀到花王對舊有品牌推動革新的報導,以下就最新財報與品牌改革策略做一個簡要盤點。 花王三大事業定位,全面加速全球化佈局 花王以衛生與家居護理事業作為穩定現金流的「基本盤」,重新盤點集團資源,並將旗下事業體劃分為三大類別──成長驅動、安定收益、事業變革。 安定收益事業所創造的資金,將優先挹注成長驅動領域,強化未來擴張動能;事業變革領域則聚焦體質改善與獲利模式重建,目標是儘速轉型,並晉升為下一波的穩定獲利來源。 花王在 2023 年發布的《2024 年統合報告》中也提出 K27 中期目標:以 2027 年為期,目標 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由 4.1% 提升至 11% 以上,海外營收目標 8,000 億日圓以上。為加速「全員全球化」

By 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