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4 | 日本明年秋季調漲郵資!&為何電車內都是脫毛和治療脫髮的廣告?

EP24 | 日本明年秋季調漲郵資!&為何電車內都是脫毛和治療脫髮的廣告?
Photo by Liam Burnett-Blue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日本郵便民營化後首次調漲信件郵費,預計明年秋季開始
PayPay 再次大灑幣— PayPay 證券的 10億日幣回饋,搶攻個人投資戶市場
韓國的人生四格拍貼機,不只充滿在台灣大街小巷,連日本也相當流行
專攻通勤上班族的脫毛和治療脫髮的電車廣告

1、日本郵便民營化後首次調漲信件郵費,預計明年秋季開始


日本郵便明年秋季郵寄信件及明信片業務將全面費用調漲!25公克以下的信件將從 84 円漲到 110 円,明信片業務則是 63 円漲到 85 円。這是繼日本郵便民營化睽違 30 年後首度調漲價格。

據報導指出, 2022 年的郵務量減少,該年度虧損額度到了 211 億日幣,因不堪越來越繁重的人力成本,因此不得不漲價。最近適逢日本的過年,大家紛紛開始寄賀年明信片,如果去到日本郵局,也會看到玲琅滿目的賀年明信片在販售。這應該是目前日本民眾少數還會到郵局寄信的年度重要活動!這類小型郵件的配送本就非常損耗人力和時間,本身客單也不夠高,許多大型知名運輸業都紛紛撤出這類型的配送業務。

日本郵便雖然攬下了幾乎所有小型郵件的運輸業務,但也難逃漲價以及從中去專注在更能帶來營收的郵務上,例如之前我們有聊過日本郵便為遊戲卡牌交易量增加而新增小尺寸的郵便業務,或是專注在包裹類型的業務。在數位化的時代,商務往來合約等文件都已電子化,發票也有電子版本,僅靠 e-mail 即可完成所有的業務;人與人的訊息往來,傳遞方式大多也都由社群媒體所取代,連賀年卡其實都可以被社群媒體絢麗漂亮的電子賀卡取代,寄實體信件的人幾乎是已經寥寥無幾。日本郵便雖然利用提高價格來減少赤字,但成本削減這項議題還是需要關注和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郵政這項業務雖然已經民營化,但政府仍然持股約 35 %左右;在信件業務需求越來越少的狀況下,日本政府如何對日本的郵政體系做改革呢?有日本民眾認為持續地調漲價格僅能飲鴆止渴,讓大家更加不想利用日本信件寄送的服務;也有人認為,透過這種漲價手段來自然地讓這項業務淘汰掉,也不妨是一件好事。

新聞參考來源:手紙110円、はがき85円に 30年ぶり値上げ、赤字転落受け


2、PayPay 再次大灑幣— PayPay 證券的 10億日幣回饋,搶攻個人投資戶市場


我們講了那麼多期的新 NISA,大家對於日本 NISA 是什麼或許還是模稜兩可,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絕對會是 2023 年末到日本 2024 年的一大話題。目前社群媒體上對於新 NISA 制度的攻略以及各家的比較文章相當多,在討論度那麼高的情況下,頭部證券企業也是繃緊神經應戰,希望可以在這一波使用者洗牌的機會下,搶下更多的個人投資用戶。

過去我們講過日本證券業兩大龍頭 SBI 和 樂天證券針對新制 NISA 祭出的證券交易 0 手續費優惠;後來位居業界第三的マネックス証券也和 NTT Docomo 結盟,而這次我們要講的是 12 月 12 日宣佈提供總額 10 億日幣回饋來應戰的 PayPay 證券!

PayPay 應用程式中作為子功能「 PayPay 資產運用」來運行的 PayPay 證券,這此的活動結合 PayPay 的支付交易,最高有 10 %回饋,從 PayPay 證券宣布支援新 NISA 戶頭申辦以來,才兩個月就達到了 10 萬件申請的里程碑,雖然 10 億日圓回饋活動宣布的時機距離新 NISA 制度的施行僅剩幾週,很多民眾可能已經辦好戶頭,但在實際開始前皆還可以更改金融機構,所以 PayPay 這波活動是否能搶到一些改變心意的用戶,還很難說。

對於 PayPay 舉辦大額回饋活動,日本民眾也一定不陌生;在 PayPay 剛崛起的 2018 年,當時 PayPay 可是祭出了 100 億日圓的回饋,使得 PayPay 一舉打開知名度,並發展到目前的規模。 而對於這波 NISA 戶頭的推行,大部分證券公司都還會順勢推一些自家的金融產品,但 PayPay 證券選擇的是自家 PayPay 支付來做互利,擁有 PayPay 支付大量的基礎用戶,對其中第一次做投資的新手來說,簡單粗暴的高額回饋確實對新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 至於 PayPay 證券到底可以搶到多少 NISA 新戶呢?再過幾天就會揭曉!

新聞參考來源:新NISAでPayPayは「10億円」還元 躍進なるか


3、韓國的人生四格拍貼機,不只充滿在台灣大街小巷,連日本也相當流行

拍貼機這種文化,大家經歷過嗎?
在我自己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日本的拍貼機在同學之間是非常流行和時髦的,尤其在女孩子間,和好姐妹去拍貼一次似乎成為青春期必做的一百件事情之一。

智慧型手機還沒有那麼發達的十年前,拍貼機有它存在的科技作用,但在智慧型手機逐漸發展,搭載的相機功能和鏡頭也一支比一支厲害的現在,為何拍貼機仍然盛行,最近還有再掀一波流行的趨勢?日媒 IT Media 對於拍貼機的演變還有其背後產業的歷史做了一篇蠻有趣的報導,這邊就來分享給大家。

日本拍貼機的盛行是從 SEGA 1995年的「プリント倶楽部」這種機型開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即是美白和大眼的誇張風格,隨著時代變革和流行趨勢的改變,近期則是流行「韓風」和「Y2K」的拍貼機。 1997 年フリュー社加入這個市場的 ,在面對時代和科技演變,フリュー社選擇和其共存而不是相競爭,目前市佔幾乎來到 9 成。在與飛速的科技相輔相乘下,如今的拍貼機更多的是提供體驗和紀念的意義;市佔最大的フリュー社甚至還有推出讓你可以同時在相機前擺放手機錄影的機種,讓你同時用手機記錄下拍攝的整個過程,結合 APP ,可以下載拍貼機的電子檔,如果支付一定的月費,還可以分別提供更多張或是無修圖的原版,而月費大概落在330日幣~550日幣。

近年還有韓式拍貼機的盛起也為年輕人提供豐富的選擇性,不走誇張的美顏效果,追求自然無修圖的風格,反而成為了一股逆向流行,雖然沒有修圖,但提供非常多搞怪的頭飾或是可愛的道具,讓你紀錄當下的瞬間。

有日本民眾討論,現在書籍也走電子化的趨勢,但紙本書可以帶來的閱讀體驗依然是電子書無法取代的,照片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類拍貼機,它代表的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和儀式感,無論是情侶間和好友間的紀念,或是畢業旅行必做的行程又或是將成品放上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快樂,都恰好補足了現在 Z 世代的情感需求。

新聞參考來源:スマホで撮影できるのに、なぜ「プリクラ」文化は続いているのか


4、為何日本電車內都是脫毛和治療脫髮的廣告?


最後一則來聊聊日本的電車廣告。

不知道大家在搭乘日本電車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車廂內的廣告大部分都是一些脫毛(除毛)或是治療脫髮等醫美相關的廣告嗎?在數位廣告這麼發達、受眾鎖定可以做到極為精細的世代,為何車廂廣告仍然有其優勢存在呢?

在日本民眾所接觸的廣告載體中,最大宗為電視、第二名是網路,第三名則是電車內的交通廣告。 對脫毛和治療脫髮的業種來說,除線上的數位廣告外,線下廣告當然也不會放過,但電視廣告太貴,所以交通廣告就成為首選。另外,這跟受眾也有很大的關係,以脫毛來說,可能的客群落在 20-40 歲左右的女性;脫髮治療的客群落在 40-50 歲的男性,這些受眾基本看電視的時間偏少,如果想要大量曝光,電視廣告的成效就不見得比電車廣告來得好。

在電車內的廣告,不管是看板還是吊環上的廣告,可以保證的除了看到的人群夠廣泛,還有強制進入視線的作用;通勤的過程中,每天都會看到,不看也不行;如果是電視廣告,看到不喜歡的廣告還能轉台,但電車就無法,因為這是通勤的必經路線。

脫毛和治療脫髮的服務,是一種客單價和回購率是很高的商品(畢竟一做可能就是好幾次療程),消費者在購買之前一定會經過深思熟慮,這種定點定期的大曝光廣告型態,也能讓消費者在決定花錢的那瞬間想到你的品牌。

以結論來說,這是有戰略性的廣告投放選擇,而我認為最強的地方還是在於可以從受眾固定的活動軌跡中強制性曝光,這是連數位廣告有時候可能都做不到的,雖然一直看到廣告也許會造成受眾對於品牌的觀感不佳,但對這類客單和回頭率高的商品來說,只要有一兩個人能夠成為他的消費客群,就是他們所追求的效果了。

新聞參考來源:なぜ電車広告は脱毛と薄毛だらけなのか? アドテク全盛時代だからこその、電車広告の意外な強み

訂閱電子報,接收最新日本商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