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6 | 日本的機能性食品/飲品熱潮!&緩解女性生理期之苦的新商品

EP26 | 日本的機能性食品/飲品熱潮!&緩解女性生理期之苦的新商品
Photo by Zlatko Đurić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YAMADA DENKI 銷售工程師,成為家電零售門店最好口碑
日本機能性食品遍地開花,成蔬果飲料最強勁敵
山崎麵包的危機處理應對,日本人民心中神級的企業形象

1、YAMADA 銷售工程師的貼心服務,成為企業最好招牌


一般民眾前往電器行買電器時,店內業務通常僅負責現場的銷售,而後續的安裝以及配送則會包給專門的人員協助。此類家電零售在市場競爭激烈,因為都是從製造商進貨,定價上難以做到差異化。 YAMADA 家電為做出差異化,在 2019 年設立了一個 セールスエンジニア﹐銷售工程師的職位,此職位有別於現在銷售的人員,從銷售到後續的安裝配送諮詢等服務都包了,藉由細微的服務,YAMADA 的銷售工程師累積了良好的信譽,成功 2 年間讓客戶回購率提升!

日經報導中就有分享,此職位的目的是為了和客戶建立穩健的信賴感,價格上無法做競爭的家電量販,就從服務做起。到府服務時會細心做訪談,去瞭解客人的潛在需求;例如某位銷售工程師上門安裝洗衣機時,就順便問問當時一位60歲左右婦人近期是否還有其他的困擾,對方回答說常常會打噴嚏,此位銷售服務員判斷可能冷氣會是影響空氣品質的原因,便免費替那位客戶家裡的冷氣濾網做檢查,果然積了厚厚的灰塵,然後就當場做了清理,客人對此非常感激。到了後來,甚至會有人要指名要那位銷售工程師的服務,顯見此策略不僅成功將顧客留住,也間接和客人建立除了買賣服務之外更穩固的關係。

而對於 YAMADA DENKI 來說,企業希望以此策略來達到口碑的積累,並將服務從「個人」拓展到「整個家族的成員」,以服務品質做出和別的電器零售商的區隔,這在日本人口連年減少的現在,是服務對象自主開拓的重要發展戰略。

新聞參考來源:ヤマダ営業、販売も設置も1人でお任せ 街の御用聞きに


2、健康風氣吹起,野菜生活 100 如臨大敵—蔬果飲料 VS. 機能性食品


再來這則我想帶大家看看日本的蔬果飲料以及機能性食品市場!

野菜生活 100 應該對台灣人來說是最常見的日本蔬果飲料品牌了吧!此品牌在日本也是非常知名的大廠,可果美下的品牌之一。除了剛剛說到的蔬果汁品牌外,可果美還有番茄醬這個商品,幾乎市面上大部分的番茄醬都出自可果美。

在 2018 年時大概還有 2000 億日幣規模的蔬果飲料市場,到了去年 2023 年大幅滑落到僅剩 1700 億日幣左右。這邊來聊聊可果美事業體的劃分,從生產到銷售端,他們建立起了一整條的產業鍊,為降低最終端商品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蔬果汁、蕃茄醬等國內加工食品事業對總體營業額佔比, 2012 到 2022 的十年間從 83% 的佔比下降到 67 % ;並投入資金到國內外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番茄的生產和加工為主,因歐美的外食需求,國際事業的營收占比十年間從 10.8% 增加到 27.3%,成功優化收益結構。

但在全球物價成本高昂日幣又貶值的情況下,儘管自產自銷,國內外的成本支出仍然造成不得已的商品漲價,市場對物價的敏感使得可果美商品的銷售下滑;另一方面,這一兩年市場上有另一種機能飲品冉冉升起,瓜分了蔬果飲料的消費者,那就是乳酸菌飲料!過去我們也有講過養樂多 1000 或是日清的乳酸菌飲料,這類具有具體「效果導向」,例如改善睡眠、改善腸道機能、提升免疫力的飲品逐漸取代定位較為模糊不清的蔬果飲料地位。因此可果美這兩年對於蔬果汁的定位也開始具體化,讓人們更能理解喝蔬果汁的好處。例如:他們開始推出標榜能夠抑制高血糖或是降血壓的蔬果飲料等等。

據日媒機能性表示食品報告內的數據統計,從 2015 年開始到 2023 年 5 月為止,日本市場上的機能性食品已飆破 7000 項,尤其疫情這幾年的商品如雨後春筍般迸出。從提出這些商品的廠商別來看,最大的兩間企業分別都是製造醫藥品的大廠,排第三的則是日本蔬果飲料市場上另一家大手—伊藤園食品製造商!這邊也提一下,伊藤園自身的蔬果飲料銷售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其底下還有青汁等其他機能性食品,以及茶類等品牌,商品種類發展廣泛,整體受到的衝擊相對沒那麼明顯。

回到機能性食品,日本市場上目前以能夠放鬆還有降血壓的GABA成份商品為最大宗,再來是膳食纖維以及乳酸菌成份的商品,但近年這些機能導向也越趨多樣,例如 2024 年,ASAHI 集團推出了解決女性生理期疲勞感的機能食品「わたしプロローグ」﹐標榜裡面加入了獨家的 CP2305 加氏乳酸菌,以常見的保健食品形式,一袋 60 粒,售價 2210 日幣含稅。是日本第一個以生理期為需求的產品, 1/25 日會在獨家通路販售。

疫情的洗禮加上高齡化的社會,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機能性導向的食品、飲品、副食品推出,回到開頭的可果美,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成本的高漲,企業本身對外要如何彈性地應對市場的需求,對內又如何結合 DX 去推出更多元化的商品,可能才是最終營收成長的解決之道。

新聞參考來源:健康ブームでも「野菜ジュース」が売れないナゼ


3、永遠做好萬全準備,山崎麵包— Yamazaki 的經營之道和企業精神

最後一則想來談談發生在 1/1 的日本能登半島地震,強震下傷亡不斷增加,各界也開始進行民生物資的緊急支援,包括山崎麵包、ASAHI、伊藤園、KIRIN、吉野家、ANA等大型企業都相繼提供災民協助。日本政府呼籲進行「プッシュ型支援」,中文也可稱作推送式支援;無論災區民眾是否有需求,都可持續將物資輸入至災區。而其中最多人討論的還是山崎麵包的應對機制,從幾年前熊本地震到這次的能登半島地震,快速又有效率地物資提供,讓日本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媒 Diamond Online 就分析了為何山崎麵包可以有別於其他企業,提供如此完善的緊急支援機制;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山崎麵包對於緊急狀況的危機管理和訓練完備,一直都有準備好應對措施。

在40年前,當時山崎麵包國內最大的武藏野工廠遭遇祝融之災,整個付之一炬,雖然奇蹟似地無人員傷亡,但因工廠燒毀,各地的商店超市的訂單都無法如期出貨,公司遭受了嚴重的生存威脅。從那刻起,山崎麵包就將危機處理看得相當重要,不管未來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能確保如期出貨到零售商店。此後,各地工廠間的調度和配合程度提高,基礎建設也搭建完善;甚至有一間子公司是專門在生產「製造麵包的機器」。

歷經熊本地震的經驗,也讓山崎麵包在南九州市場份額擴大,因為對零售端來說,能穩定提供貨源,甚至在災害時期也能提供的企業,是值得信賴的。但要支持如此彈性機制的缺點,即是要很大程度地親自參與每個項目,這讓山崎麵包整體在壓低成本的外包業務上無法延伸。至此都還有一些虧損的事業項目是公司持續堅持,尚未結束掉的。但山崎麵包良好的企業精神和形象,已然超越金錢上的利益計較,為企業員工上下和日本民眾帶來更多在商業盈利主義下更難得的東西。

新聞參考來源:山崎製パンはなぜ、災害時の緊急食料支援に強いのか

Read more

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6月24日,擁有熱門大作《絕地求生(PUBG)》的韓國遊戲公司 KRAFTON,以 750 億日圓收購日本老牌廣告代理商 ADK,震撼了整個日本廣告業界。 震驚之餘,也讓人不禁感慨,曾經與電通、博報堂並列,代表日本三大廣告代理商之一的 ADK,竟走向了被收購的命運。 日本網路上目前主要聚焦在兩大討論點: ① 750 億日圓會不會太便宜了? KRAFTON 雖然擁有《PUBG》這款全球級熱門作品,但為了降低對單一遊戲的高度依賴,正積極尋求 IP 事業的多元發展。 ADK 過去深度參與多部動畫製作,與日本獨特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密切相關:一部動畫往往由電視台、廣告代理商、製作公司等多方合資製作,廣代則負責掌握廣告時段、尋找贊助商,為動畫注入製作資金。ADK 便是在這個體系中,長年扮演關鍵的中介角色,擁有穩定的媒體網絡與資源。 KRAFTON 看中的,正是 ADK 所建立起來的內容資產與業界網絡。透過收購

By Yuki
TikTok 短影音如何衝擊日本消費與內容產業?

TikTok 短影音如何衝擊日本消費與內容產業?

TikTok 在 6 月初發布的《TikTok Socio-Economic Impact Report 〜日本における経済的・社会的影響〜》用大量數據證明:短影音已從「讓人上癮的娛樂」躍升為牽動日本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力量。本文將先就這份報告與 OASIZ 的補充研究,拆解短影音的商業化現況,再談 TikTok Shop 帶來的新變數,並簡述「縱型短劇」如何用同一素材格式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本篇大綱 ・TikTok——年輕人購物旅程的起點:由 TikTok 催生的經濟效益 ・TikTok Shop 登陸:內容驅動的興趣電商將為日本 TikTok 生態帶來什麼改變? ・縱型短劇:同一格式,另一條商業路徑 ・結論 TikTok,年輕人購物旅程的起點 報告顯示,2024 年由日本 TikTok 引發的推估消費額達 2,375

By Yuki
花王中期經營計劃「K27」:敏捷開發、品牌瘦身與全球化戰略

花王中期經營計劃「K27」:敏捷開發、品牌瘦身與全球化戰略

在紙尿布業務遭受重挫、又逢疫情衝擊之下,花王一度陷入經營危機,被迫加速體質改造。過去我們討論過花王對化妝品事業的大幅瘦身與品牌資源的重新配置。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與重組,如今成效如何?近期讀到花王對舊有品牌推動革新的報導,以下就最新財報與品牌改革策略做一個簡要盤點。 花王三大事業定位,全面加速全球化佈局 花王以衛生與家居護理事業作為穩定現金流的「基本盤」,重新盤點集團資源,並將旗下事業體劃分為三大類別──成長驅動、安定收益、事業變革。 安定收益事業所創造的資金,將優先挹注成長驅動領域,強化未來擴張動能;事業變革領域則聚焦體質改善與獲利模式重建,目標是儘速轉型,並晉升為下一波的穩定獲利來源。 花王在 2023 年發布的《2024 年統合報告》中也提出 K27 中期目標:以 2027 年為期,目標 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由 4.1% 提升至 11% 以上,海外營收目標 8,000 億日圓以上。為加速「全員全球化」

By Yuki
從銀行到娛樂投資:SBI 放手網銀、擁抱「媒體生態系」的佈局

從銀行到娛樂投資:SBI 放手網銀、擁抱「媒體生態系」的佈局

5月19日,SBI控股公司(SBI HD)宣布成立旗下新公司「SBIネオメディアホールディングス」(以下簡稱 SBI NMH ),正式啟動「NEO媒體生態系」的佈局計畫。 緊接著在 5月29日,市場震撼消息傳出——NTT Docomo 將收購「住信SBIネット銀行」的部分股份,正式跨足日本銀行業,引發金融與科技產業的高度關注。 這兩起看似無關的佈局,實則牽動 SBI 整體戰略轉向的關鍵。 SBI 為何選擇放手在日本網路銀行中居領導地位的子公司?又為什麼選擇進軍媒體內容產業?這篇文章將帶你完整解析。 Media × IT × 金融,SBI 所謂「NEO媒體生態系」是什麼? SBI 集團所構想的「NEO 媒體生態系」是一種新型態商業模式,旨在融合媒體、IT 與金融。該生態系透過整合平台經營、IP/內容、製作功能、尖端技術(

By 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