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4|已成紅海的藥妝零售業,接下來的新戰場是?&替代性食品的發展與挑戰
● 本集重點
— 藥妝店、調劑藥局、漢方藥局?資本介入後的日本藥妝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從日常中創造需求,日本替代性食品市場的挑戰
— 日本推行男性育嬰假風氣,發展職場性別多元化
1、藥妝店、調劑藥局、漢方藥局?資本介入後的日本藥妝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根據2月27日的報導,「スギホールディングス(HD)」宣布將收購調劑藥局I&H為連結子公司。這一舉措旨在擴大調劑藥局的業務規模,提高收益能力。
「スギホールディングス(HD)」旗下的「スギ薬局」等藥局連鎖店已經在中部、關東和關西地區開設了約1700家分店;而I&H公司則在全國範圍內經營著超過500家的「阪神調剤薬局」,並擁有穩健的業績。這一次的合併將使得「スギホールディングス(HD)」 的業務預估規模將接近9000億日圓,在藥妝零售業內,此營業規模將與排在其之上的「サンドラッグ」相去不遠,競爭意味濃厚。
スギホールディングス(HD) 在去年12月就將漢方專門藥局「薬日本堂」完全收購,這次又將 I&H 公司合併,可見其在調劑相關領域的擴張野心。I&H 以在醫院附近設立的「門前藥局」為主力業務,並提供著護理服務等其他醫療服務。而「スギ薬局」則以處理許多處方的「かかりつけ医」等醫療服務為主要業務,未來將與 I&H 共享藥劑師的專業知識與,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前陣子我們才聊過イオン領頭的ツルハ・ウエルシア的整併一事,在競爭激烈的藥妝零售業中,各大手企業皆透過資本併購等方式快速規模化,調劑藥局和漢方藥局成為完整藥妝零售市場中的最後一塊拼圖。透過 スギHD 加強調劑部門的收益基礎也能窺見一二這趨勢。
接下來,我們再拆解成兩個項目和大家聊聊日本的藥妝零售市場。
#藥妝店、調劑藥局、漢方藥局
其實日本的「藥局」還能細分成三種類,「藥妝店」、「調劑藥局」和「漢方藥局」。 第一種藥妝店是目前規模發展最為激烈的兵家必爭之地,以販售藥品、美妝、食品、日用品為主;而調劑藥局則通常會設立於醫院附近,主要是以處方籤調藥為主要收入來源,但因日本也是醫藥分業的關係,調劑藥局也漸漸常駐於藥妝店,透過協同效果來擴大藥妝店本身營業規模;最後一種漢方藥局則是以中藥調劑為主的藥局,日本人對於漢方的療效和接受度也完全不亞於台灣人。
還記得EP29我們聊過,現在日本藥妝店的多樣化型態嗎?資本雄厚的企業透過收購加速發展已然成為趨勢,食品、日用品、藥妝、調劑藥等分野也漸漸模糊,那麼接下來藥妝零售企業們的新戰場是什麼呢?
#藥妝零售業者新戰場,高齡化人口市場
這個新戰場便是「醫療服務」的建構!
日本早已進入高齡化的社會,緊隨高齡化所帶來的醫療需求漸增。在廝殺成紅海的藥妝市場中,接下來突破重圍的方向便是建置完善的醫療服務系統:例如,家庭醫療、遠距醫療等。 在日本最為代表企業的就是イオン,在整併ツルハ和ウエルシア後,其下握有的日常藥妝消費數據和用藥紀錄,變成為醫療服務建構的良好基礎。イオン期許集團在藥妝零售領域,可以進一步成為世界級的綜合醫療保健中心。今年2月,ウエルシア便開始提供消費者於店內和護士進行線上健康諮詢服務;ツルハ也開始提供線上用藥諮詢。可以想見,未來這些醫療行為在科技發展下將更為日常化,イオン的野心開啟了這塊新戰場,接下來又會有哪些大手藥妝零售店相競爭呢?值得繼續關注!
補充①:日本調劑藥局的市佔最大為アイ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年營業額約為3215億。ウエルシアHD和ツルハHD整併後,調剤類別的年營業額合計(22年度)約為3406億円。
補充②:在被大手企業夾殺的情況下,アイン底下的藥妝店「アインズ&トルペ」則是看準韓國美妝在日本市場上的熱潮,直接選擇和韓國當地製造商合作,開發限定商品來開拓新營收方向。
新聞參考來源:スギHD、調剤薬局I&Hを買収 売上高サンドラッグ超え
2、從日常中創造需求,日本替代性食品市場的挑戰
日本 FamilyMart 在2月6日推出了「代替海鮮丼」,以植物性原料重現海鮮丼中海膽、鮭魚子、鰻魚、蟹肉等口感,引發不少話題和關注;看向另外兩間競爭對手 7-11 和 LAWSON,過去也都推出過相關的替代食品,如飯糰以及三明治。
#何為替代性食品?環境永續發展背景下的趨勢
這類替代性食品,在日本稱作プラントベースフード(PBF),會以大豆、穀類、海藻、油脂等原料,來模擬真實食材口感和味道;原本主要目的是提供給素食主義者或對動物性食品敏感的人士一種替代選擇,但近年因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增加,對製造商來說替代性食品又能降低環境負擔,站在永續發展的角度,代替性食品便開始逐步發展。
不僅僅是便利商店等實體零售商,日本大型肉食製造商如丸大食品、日本ハム、伊藤ハム也都紛紛響應植物性肉類的研發。代替起司、代替乳製品的商品也越來越常見,例如超市常見的アーモンドミルク杏仁牛奶、ASAHI飲料的豆乳可爾必思「GREEN CALPIS」以及江崎グリコ推出的植物性布丁等。從正餐到飲品和甜點,越來越多不同分野的業者參與,替代性食品也不再僅是素食主義者的選擇,在有特定美容需求的年輕女性間也相當受歡迎。
#未來的市場規模?大手商社伊藤忠商事的佈局——2017年收購不二製油
歷經疫情後的日本,社會充斥著健康飲食的風潮,除了機能性食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民眾也更加注重如何「吃得健康」,尤其植物性肉類比傳統的肉類有更少的脂肪和膽固醇。
根據TPCマーケティングリサーチ的調查,替代性食品市場在2019年的市場規模為178億日元;其中替代肉占了29%、替代起司佔了27%、替代優格為21%,剩下的其他類型佔了23%,預估五年後整個市場規模會成長到1000億日圓左右。日媒シード・プランニング更指出,光是日本替代肉市場,2030年就將達到780億日元。
手握日本 FamilyMart 的大型綜合商社伊藤忠商事,在2017年便收購了以植物性油脂製造為名的廠商「不二製油」;不二製油從1950年創立以來一直在植物性油脂的領域深耕,還橫向研發乳化發酵原料、豆類原料等,目前旗下業務用可可油脂為日本市占第一。2022年不二製油宣布將活用過去累積的技術,以PBF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項目,開發出兼具健康和口感的食品。目標是2030年在PBF領域達到1000億日幣的營業額。目前他們也已經嘗試和一風堂拉麵合作推出100%植物性高湯的豚骨拉麵,可以說是提前佈局和搶佔這個市場。
#日本人是否買單?替代性食品在日本飲食市場的挑戰
這些商品的推出,一方面是始於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一方面也是大企業對社會環境責任的體現。另外對市場食品供應鏈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動物疾病等問題造成肉類或蛋類的供應有問題時,替代食品就成了穩定供應鏈的解決方案。
替代性食品除了口味研發需要克服之外,還需挑戰日本歷史悠久的豐富飲食文化和傳統,產品價格的高低也會是影響消費意願的因素;因為替代性食品使用的原料生產成本通常較普通食材來得高,因此更需要大規模生產來壓低售價。不能僅靠「健康風氣」和「環保意識」,如何去從日常中創造需求,成了市場規模更進一步擴大的關鍵要因。
新聞參考來源:ほとんど「海鮮丼」の次は、ほとんど「チキン」 代替食を推進するファミマの狙い
3、日本推行男性育嬰假風氣,發展職場性別多元化
在物流問題的長文中我們聊過日本所推動的「勞動方改革關聯法」,顧名思義,此法案旨在提供勞動者友善的工作環境;除避免過長工時等問題外,休假取得、彈性工作制度、中高年和女性就業支援等,也都是重點關注的改革項目。日本各大手企業也都開始根據勞動方改革關聯法推動相關的社內制度。
#男性育嬰假必須化
根據政府的「育児・介護休業法(育兒・護理休假法)」改正法案規定,員工人數超過300人以上的企業,就有義務公開實際男性員工的育嬰假取得率;超過100人以上的企業則也有義務公開開示企業設定的育嬰假取得率。
其中,大手商社伊藤忠商事在2月28日宣布,從今年4月開始,男性員工的育兒休假將強制化,規定在配偶生產後的一年內休5天的支薪育嬰假。2022年時,伊藤忠商事就有提供育兒相關津貼,但育嬰假使用率仍僅有52%,伊藤忠商事希望藉由提高男性育嬰假的使用率,讓員工可以在家庭和工作取得平衡;化妝品企業資生堂在2021年時也請了外部講師針對男性提供育嬰課程;イオン集團也在2024開始一項新政策,小孩一歲前請育嬰假的員工,亦能獲得和正常工時相同的薪資待遇。日立製作所、キリンHD等大手企業也都有相關配套措施。在普遍雙薪家庭的日本,相關配套措施鼓勵和協助男性與另一半共同育兒,不僅僅可降低男女雙方回歸職場時的門檻,也能進一步提高生育率。更為重要的是男女平等風氣的推廣和普及,組織架構越大的傳統日本企業,對於男性休育嬰假=沒有工作動力和上進心的偏見往往是造成育嬰假取得率低迷的原因。
#保障職場性別多樣性
為建立性別多樣化的職場環境,於今年4月1日起,伊藤忠集團內將任命5位女性執行董事,女性在高階管理層中的比例會達到21%。他們更希望到2030年時,女性高管的比例可以超過30%。
此外,為了讓員工無論處於哪個人生階段都能挑戰海外的就職機會,伊藤忠商事還提供女性在海外工作期間的部分「凍卵保管費」,以及部分在海外時的「不孕治療」費用。公司內也有24小時匿名的線上諮詢服務,讓員工可以就健康和育兒等問題向外部的「育兒與健康顧問」尋求幫助,並提供豐富的線上研討會和與全國110家以上醫療機構合作的健康保健支援,以提升員工的健康意識。
#擺脫舊有的框架,邁向健全的職場環境
勞動方改革關聯法推動以來,傳統的日本職場開始走上工作環境、制度的改革。除了避免長時間工作造成過勞外,遠端等彈性工作方式也日漸被接受。給予中高年勞動者就業機會、鼓勵員工兼職副業、協助產後復出的女性再就職、積極採用外國人材等,各種職 場上的可能性和多元職涯的選擇,都是在面對高齡少子化的日本正積極作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