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0|韓國 WEBTOON 悄悄改變日本頁漫世界 & 短影音流行下的「短劇」產業

EP50|韓國 WEBTOON 悄悄改變日本頁漫世界 & 短影音流行下的「短劇」產業
Photo by Foxunno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美國 Blackstone 收購運營「めちゃコミ」電子漫畫平台——INFOCOM之部分股份,WEBTOON的流行從韓國走向世界。

TikTok短影音的流行帶動日本短劇市場,短劇成為品牌向年輕受眾溝通的新媒介

1、美國 Blackstone 收購運營「めちゃコミ」電子漫畫平台——INFOCOM之部分股份,WEBTOON的流行從韓國走向世界。

美國投資機構 Blackstone 日前宣布將以 TOB 形式收購日本帝人和雙日旗下的上市子公司インフォコム (INFOCOM) 中帝人保有的股份,預計交易額將達到 2700 億日圓。INFOCOM 經營著日本會員數高達 2100 萬人的電子漫畫平台「めちゃコミ (Mechacomic)」。儘管全球的電子漫畫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但對帝人來說,INFOCOM 僅為其情報通信設施的一部分,與其核心的醫療健康業務關聯性較弱。加上近期集團收益不穩,因此決定出售 INFOCOM 的股份。

在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電子漫畫平台已成為現代娛樂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與創新。但其實身為漫畫大國的日本,在電子漫畫領域卻早已悄悄被韓國縱型漫畫平台的崛起給顛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聊聊日本市場中的電子漫畫平台。

「めちゃコミ」作為日本女性向的電子漫畫平台,讀者多為35~40歲的女性。參考資料:めちゃコミ
條漫的單頁對話和構圖較不複雜,以順應手機端的直式閱讀體驗。 參考資料:めちゃコミ

#日本電子漫畫平台

如上一段提到的,儘管日本是漫畫大國,但電子漫畫領域的快速崛起卻是由韓國縱型漫畫(WEBTOON)引領的,WEBTOON 由「Web(網路)」及「Cartoon(漫畫、卡通)」組成,因其縱向的閱讀方式,大家通常更親切地稱呼其為「條漫」。

在網路世界中,電子漫畫平台雖早在2000年初就已出現在日本市場,但真正迅速成長始於2014年。根據全国出版協会・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資料,2023年日本電子漫畫已佔整體漫畫市場的69.6%,相較2022年增長7.8%,市場規模達到 4830 億日圓。與此同時,紙本漫畫市場逐年萎縮,2023年規模僅剩 1610 億日圓。

根據日本尼爾森ニールセン的統計,日本電子漫畫平台中,以來自韓國 Kakao 的ピッコマ (Piccoma) 和 NAVER 集團的 LINE マンガ (LINE Manga) 使用人數最多,其次為日本本土的コミックシーモア (Comic Cmoa, NTT 集團) 和 Mechacomic。

日本尼爾森2024年4月份電子漫畫平台使用人數的統計數據。 參考資料:PRTIMES 新聞稿

韓國的 Webtoon 之所以能在漫畫大國日本大受歡迎,主要原因在於其專為手機或平板等裝置創作的原生內容。這些漫畫具有彩色作畫、重點明確的台詞和快速的節奏,符合現代年輕人短時間內抓住眼球的需求。相比之下,日本的頁漫每頁對話和資訊量大,這種稱作コマ割り的分格內容,閱讀起來需要一定時間,無法創造出像條漫那樣快速滑過的閱讀體驗和明快的節奏感。

韓國 Webtoon 平台在初期引進了許多韓國人氣作品,例如《女神降臨》、《我獨自升級》和《與神同行》,並通過動畫化和影視化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尤其是《我獨自升級》這部作品,在2020年左右還在Piccoma上創造了每月2億日幣的課金金額,其成績僅次於人氣手游賽馬娘以及怪物彈珠,在業界造成了話題。後來《我獨自升級》也製作成動畫,在Netflix等串流平台上播放。這些內容的跨平台傳播吸引了大量原作新讀者,隨之增加了電子漫畫平台的使用者基數。

此外,Webtoon 平台商也積極和日本的出版社合作,加入許多本土的IP內容,將平台打造成一個豐富多元的內容世界。

這些平台一般採用「免費閱讀」和「等待即可免費閱讀」的商業模式,讀者可以免費閱讀大部分內容,但最新話數通常需付費解鎖。不願付費的讀者也可以選擇等待幾天後免費閱讀,這樣的模式提高了讀者的黏著度。但大家會不會因此就只看免費內容而不付費?事實上,根據 2024 年 5 月份 Naver 旗下 WEBTOON Entertainment Inc. 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 IPO 申請文件,集團主要營收還是來自於付費觀看內容的用戶,佔整體營收的 81.7%,其次則為廣告及IP授權收入。

等待即可免費閱讀後續集數的作品。參考資料:Piccoma

#日本漫畫市場該如何應對條漫的挑戰?

根據 Market Research 的報導,全球 Webtoon 市場到 2028 年將達到 3 兆日圓的規模。韓國作為 Webtoon 的先鋒,正積極向全球市場擴展,包括亞洲和歐美地區。

不可否認的是,韓國 Webtoon 的崛起對日本漫畫行業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為應對這一挑戰,傳統的日本出版社相繼推出各式電子漫畫平台和縱向閱讀內容,如角川的「カドコミ」、集英社的「少年ジャンプ+」、小學館的「マンガワン」和講談社的「マガポケ」。其中,現在也很熱門的『SPYxFamily』或是『怪獸8號』其實一開始都是從電子漫畫連載開始而這些出版社也開始積極培養 Webtoon 創作者和自有Webtoon IP。

除了發展原創內容,對於擁有大量知名動漫 IP 的日本來說,如何將這些資產轉化為 Webtoon 形式也是競爭的關鍵。例如,集英社推出了專門以 Webtoon 內容為主的「ジャンプTOON (JUMPTOON)」,其中就有熱門 IP「地獄楽」和「排球少年」的條漫版本,內容特別經過調整以適應手機閱讀;加上 AI 的發展在翻譯上能做出的貢獻,對日本IP在條漫市場的全球擴展都帶來正向的影響。

排球少年彩色條漫版本開頭備註。參考資料:JUMPTOON《排球少年》

「電子漫畫」和「條漫」文化已經深深在日本扎根,甚至有許多Z世代的年輕人,接觸漫畫的第一個媒介就是電子漫畫。只能說時代真的已經不一樣了啊~

新聞參考來源:ブラックストーンが「めちゃコミ」運営会社買収へTOB-関係者


2、TikTok短影音的流行帶動日本短劇市場,短劇成為品牌向年輕受眾溝通的新媒介

Minto(ミント),一家主要業務為條漫製作的公司,近期宣布將與擁有眾多知名搞笑藝人的吉本興業旗下的FANY(ファニー)以及 NTT DOCOMO・Studio & Live 合作,共同展開短劇業務。預計在今年內會推出相關的應用程式,以迎合年輕一代對短劇日益增長的需求。

目前,相關劇集的製作已經開始,每集時長約為1分半至4分鐘,計劃推出10集以上。用戶可以免費觀看,或以每集約100日元的計次課金模式收看。

這些短劇主要集中於戀愛故事和懸疑劇,同時計劃邀請吉本興業旗下的知名藝人出演,融入日本的搞笑文化以此與其他公司的作品形成差異化。Minto不僅會協助行銷面向,還會活用在條漫經營的應間提供短劇製作資源,希望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也能向海外擴展。

Minto、FANY、docomo Studio&Live宣布合作參入短劇市場。

#乘著TikTok熱浪,短劇也於日本興起

如今,TikTok已經成為品牌攻略日本年輕人的重點平台之一,利用社群平台特性而衍生出的「短劇」,更是近兩年日本品牌和廣告商不願錯過的市場。無論是toB還是toC的品牌,相較於傳統電視廣告,這種縱向短劇更能透過快速的節奏吸引潛在用戶的目光。 例如日本航空JAL、Niantic的《魔物獵人》、KOSE化妝品、Calbee等企業,都選擇相繼投入短劇領域。在傳統電視收視率下滑的情況下,電視台也積極加入短劇製作的行列。根據日本電視台(日テレ)的統計,針對Z世代年輕人的短劇播放數平均可以達到300萬次;而一般地上波電視劇一話能吸引的Z世代觀眾群僅有175.5萬人。相比之下,社群平台的傳播特性明顯讓短劇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人群,特別是各個SNS平台間也具有跨平台的影響力,於TikTok上流行的內容,過段時間也會在YouTube Shorts或IG Reels上流行。

會計軟體freee、日本航空JAL在TikTok上推出的短劇。

對品牌端來說,短劇的製作方式也和過去的電視廣告大有不同。

由於短劇為縱向格式,拍攝時的角度與距離會拉近,這讓觀眾更容易代入故事中的角色。對於重視「タイパ」(時間效率)的使用者來說,影片前3秒至關重要,因此短劇內一般會埋入節奏快速的伏筆,以吸引使用者繼續看下去、增加黏性。最重要的是,透過貼近生活的故事內容來柔化商品的置入,大大異於強調「商品」本身的電視廣告。

短劇的高觸及效果使品牌主積極擁抱這個新興的受眾溝通渠道,這一現象也對傳統影視劇產業產生了影響。越來越多的製作團隊開始反思如何從「Mobile First」的角度出發製作作品,也可以預見,過去活躍於電視上的專業藝人和製作團隊未來也將加入這個戰場。

如今,專門製作短劇的公司和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不僅提升了短劇的質量,也擴展了其影響力。除了Minto和吉本興業的合作外,emole株式会社(エモル)也推出了短劇APP「BUMP」。 短劇作為一種靈活且高效的媒介,已經正式成為企業與受眾溝通的重要渠道。隨著更多專業人才和資源的加入,短劇的製作質量和創新性都將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並增強品牌的影響力。

emole株式会社(エモル)推出的短劇平台「BUMP」。

新聞參考來源:Minto、吉本興業系と縦型ショートドラマ 年内にも配信

訂閱電子報,接收最新日本商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