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1|從賣電器到播動畫,Nojima竟然變成ANIMAX動畫頻道的大股東?&手機用量也能上架拍賣?Mercari最新玩法太瘋狂

EP61|從賣電器到播動畫,Nojima竟然變成ANIMAX動畫頻道的大股東?&手機用量也能上架拍賣?Mercari最新玩法太瘋狂
Photo by Gracia Dharma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Nojima 瘋狂收購中:家電商為何要買動畫頻道與筆電品牌?
Mercari 近期推出電信服務與廣告平台,並首創「手機流量拍賣」。

1、Nojima 瘋狂收購中:家電商為何要買動畫頻道ANIMAX與筆電品牌VAIO?

今年2月,家電量販起家的 Nojima 宣布收購以電視購物廣告、廣告優化為強項的 STREET HOLDINGS。這是繼 1 月併購筆電品牌 VAIO 之後,Nojima 在 2025 年開年不到兩個月內進行的第二樁併購案。

#Nojima 是誰?他們目前面對哪些挑戰?

說到日本家電量販店,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 Bic Camera,或是業界龍頭山田電機。不過 Nojima,其實是日本營業額第三大的家電量販通路商,過去以販售特定製造商品、服務小範圍地區為主的「 町の電器屋(街坊的電器店)」起家,如今早已轉型為橫跨電信、網路、金融、內容娛樂的多角化企業集團。

然而,經營超過一甲子的 Nojima,如今也不得不面對日本內需市場的結構性困境:少子化導致人口減少、家電汰換週期拉長、中古品市場崛起……這些趨勢都對實體店面與商品銷售帶來壓力。面對需求下滑與固定成本難以降低的挑戰,Nojima 必須採取新的生存策略。

其中之一就是「店鋪坪數的縮減」。2023 年,他們將旗下代表性的橫濱南部市場店從 720 坪縮小為 500 坪,雖然面積減少,但店員能更集中接待來客,反而提升了接待密度與客戶體驗。

更具戰略意味的是:Nojima 正在積極嘗試「超小型店鋪」模式。像是開在百貨公司中的 96 坪店面(約兩個便利商店大小),雖然展示的家電商品有限,但因地點方便,反而吸引住在市中心、只想買幾樣生活家電的顧客。Nojima 社長也曾表示,若這類模式成功,東京首都圈還有至少 150 間潛在開店的空間。

Nojima開在伊藤洋華堂武蔵境店西館5樓的超小型店,僅96坪。參考資料:「ノジマ イトーヨーカドー武蔵境店」が新オープン!

#「不是量販,是質販」—— Nojima的差異化策略

Nojima 一直自稱是「質販店」,這也成為他們區隔於其他量販業者的關鍵。在一般家電量販通路中,常見由家電品牌原廠派駐的銷售人員協助推廣自家產品;但 Nojima 是少數完全不採用原廠派駐、堅持由自家店員負責全線銷售的企業。這樣的做法,讓 Nojima 能以相對中立的立場,針對顧客需求推薦最適合的產品。

他們不強調「賣多少」,而是強調「為客戶找到最適解」,希望透過高品質的顧客服務,帶動後續的品牌信賴與回購行為。

這點與我們在 EP26 中提過的「山田電機銷售工程師」策略如出一轍——皆是以高密度的服務體驗,打造差異化優勢。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家電量販店能做出的差異化,最後都在於「服務」。

比較有趣的是,Nojima觀察到來店的消費者中,因為有許多家庭會一同前來,因此在某些店鋪中,Nojima選擇一併販售小孩的服飾,希望能藉此開發一些潛在的商機。

正因如此,Nojima 並沒有把未來完全寄望於「一間更好的家電量販店」,而是選擇擴大自己的可能性版圖——透過一樁又一樁的異業併購,跳出家電框架。

#Nojima的異業併購之旅:不願待在舒適圈的Nojima

就像我們在其他企業案例中觀察到的那樣,當本業增長受限、成本壓力高漲時,「向外找機會」成為企業突破瓶頸的重要策略。Nojima 也不例外。近年來他們積極推進各式各樣的併購案,不僅橫向整合與本業有關的產業,更不避諱涉足與家電銷售毫無直接關聯的領域。可以說,Nojima 是抱持著「只要能創造價值,就值得納入版圖」的彈性思維,在併購戰場上不設限地出牌。

Nojima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依序為數位家電專門店事業、手機銷售代理事業、網路事業、海外事業、金融事業、其他。參考資料:Nojima 2025年3月期第2四半期 決算説明資料

從最新一期財報來看,這種策略確實已逐漸轉化為營運成果。根據資料,Nojima 現在超過六成的營收來自家電量販以外的事業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手機銷售代理」業務,佔比高達 42%,甚至超過家電本業的 37%。這不僅改變了 Nojima 的營收結構,也為他們帶來更穩定的現金流來源與未來的擴張想像。

Nojima 2025年3月期第2四半期各類別營收資料。參考資料:Nojima 2025年3月期第2四半期 決算説明資料

回顧 Nojima 過去五年的收購軌跡,初期以強化「網路基礎建設」與「手機銷售代理業務」為主,包括收購行動通訊代理商 ITX、網路服務商 NIFTY 等。

但近年來,Nojima 的併購焦點已逐漸轉向內容產業。2021 年,他們從 Sony 集團手中買下了影集頻道「AXN」,接著在 2024 年一舉收購同屬 Sony 旗下的動畫專門頻道「ANIMAX」與「KIDS STATION」。這三個頻道雖屬娛樂內容領域,與傳統家電零售看似無關,但對於擁有自家電商與數位基礎的 Nojima 而言,反而是創造內容 × 通路 × 銷售整合潛力的拼圖。

知名動畫頻道ANIMAX,目前隸屬Nojima集團旗下。參考資料:ANIMAX官網

這個潛力,也可以從 2020 年收購的另一家公司「CECILE」看出端倪。CECILE 是日本老牌的郵購型錄公司,後來也發展服飾與生活雜貨的線上商城,客層穩定且擁有完整的物流、客服體系。

2023 年 11 月,ANIMAX 在橫濱巨蛋舉辦的動畫音樂活動「ANIMAX MUSIX」中,官方周邊球衣正是由 CECILE 開發與銷售,Nojima 旗下內容與零售事業的結合首次以具體成果呈現。這樣的嘗試不僅打通了內容與商品的介面,也為 Nojima 開創了一條嶄新的宅經濟營收通路。

CECILE協助ANIMAX設計的官方紀念衣。參考資料:ANIMAX STORE

#Yuki的放送觀察:Nojima的下一步,不只是多角化,而是重塑通路商的定義

從一間單純販售商品的通路商,走到擁有內容、操盤品牌與經營觀 眾體驗的角色,Nojima 的轉變並不只是「賣更多元的東西」這麼簡單,而是踏上了重新定義「家電通路商存在價值」的路。

今年收購 VAIO 與 STREET HD,更進一步強化了品牌經營與內容推廣的鏈條。若未來能成功把廣告優化技術導入自家電視頻道,並導流到Nojima電商平台,再結合 Cecile 的零售體系,Nojima 將具備從「內容曝光」到「實際成交」的全鏈整合能力。

相較於 Bic Camera、山田電機或 Yodobashi 等同業,Nojima 的路線可說是最具「異業」色彩的一條。也許 Nojima 想做的,不是把家電賣得更多,而是讓顧客留下來更久、認同更多、買得更自然。也期待 Nojima下一階段的模樣。


新聞參考來源:ノジマ、通販支援のストリートHDを買収 130億円で


2、Mercari 推出低價電信服務「Mercari Mobile」,首創流量上架拍賣。他們是認真想要進軍電信市場?

#Mercari的近況更新

日本最大二手交易平台 Mercari 近期一口氣發表兩項新服務,展現其對平台生態系建構的野心與執行力。

首先,是 2 月 6 日啟用的平台內部廣告服務「Mercari Ads」。商家可依照關鍵字與用戶興趣,將商品插入搜尋結果頁面——這也是目前電商平台間最熱門的「零售媒體」變現模式,Mercari 成為日本又一個跨入這波潮流的玩家。

接著是 3 月 4 日推出的低價電信服務「Mercari Mobile」,提供 2GB 與 20GB 兩種資費方案,更首創通信流量的「上架販售」機制:Mercari Mobile會員可將當月用不完的流量,在 App 內以最低 1GB 為單位,起標價 200日圓的價格出售,收益還能直接用於 Merpay 消費。這讓「電信流量」正式成為 Mercari 生態系內可自由流通的新資源。

Mercari Mobile。參考資料:Mercari Mobile 官網
※ 販售單位為 1GB 起,可自由設定數量(1~20GB)與價格。 ※ 起標價格為每 GB 200 日圓,最高每GB不得超過500日圓(因為官方售價是1GB/550日圓) 參考資料:Mercari Mobile 官網
參考資料:Mercari Mobile 官網

有趣的是,Mercari 並未販售新手機,而是瞄準平台上日漸活絡的中古手機交易市場。根據資料,2023 年日本中古手機銷量年增 17%,達 272.8 萬台。因此他們選擇強化與這類用戶的鏈結:鼓勵用戶在平台上購入二手機,並搭配價格實惠的通信方案,鎖定對價格敏感的年輕族群與節省型用戶。

#Mercari 的營運核心:讓一切價值都能「流通」起來!

Mercari 為什麼要做電信?不少人對此感到好奇。事實上,Mercari Mobile 採用的是 MVNO 模式,也就是不自行建設基地台,而是向大型電信商租用通訊網路,並重新打包設計自家的服務方案。這次的合作對象正是 NTT Docomo。

對比幾年前 Rakuten Mobile 高調進軍電信市場、重金投資自建網路基礎設施,雖然一度吸引大量用戶,但後來面臨競爭對手推出 ahamo、povo、LINEMO 等對應方案,成長開始放緩、虧損擴大。如今即使略見轉盈曙光,整體仍處於苦戰之中。

ahamo、povo、LINEMO。參考資料:ahamo(アハモ)とpovo(ポヴォ)とLINEMO(ラインモ)と楽天モバイルを徹底比較|どれが一番オトクなのか

相較之下,Mercari 並未試圖捲入低價資費的激烈競爭,而是延續推出「Mercari Hallo」零工仲介平台時的思路——強化平台經濟圈的價值流通與會員黏著度。

「流通總額(GMV)」一直是 Mercari 做為核心的指標。從 Merpay、Mercard,到現在的電信、零工仲介(Mercari Hallo),其實可以看出他們正藉由構築一個跨越 交易-支付-通信 的完整生活平台來提高會員的黏著度。

若過去有看過我對 Mercari 的整理,就會知道我一直很欣賞他們對自家會員輪廓的掌握力。每一項新事業,幾乎都能巧妙對應既有會員的日常需求,並自然融入整個平台體驗中。

由於美國事業進展未如預期,如何在日本本地進一步提升變現效率、活化平台使用,成為 Mercari 現階段最重要的關鍵課題。

#Yuki的放送觀察:Mercari正在打造一個讓你離不開的生活圈

Mercari 過去讓我們習慣「把閒置物品拿出來賣」,如今,他們要讓我們習慣「連用不完的流量都能賣」。從實體商品到數位資源,從金錢、技能到流量,每一個日常中「看似剩餘」的東西,正在被 Mercari 轉換為平台內可流通的價值。

從支付、信用卡、零工仲介、電信、廣告……Mercari 正一步步建構出一個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價值循環系統」,像一條看不見的軌道,把會員留在平台中不斷移動、交換、消費。

這不只是電商平台的進化,更像是在打造一種「生活型的基礎建設」。

新聞參考來源:メルカリモバイル、早期黒字へ「基地局参入はない」

=======================

▶最近偶爾出沒 Thread ,歡迎來輕鬆聊天:《Usagi的日本商業放送》😉

▶延伸閱讀
EP35|借助推し活以黑馬之姿急追的 Game Center——GiGO & Mercari 上交易你的時間&技能

Read more

【2025三麗鷗角色大賞】Hello Kitty 人氣跌出前三,卻仍是三麗鷗最會賺錢的角色!

【2025三麗鷗角色大賞】Hello Kitty 人氣跌出前三,卻仍是三麗鷗最會賺錢的角色!

2025 Sanrio 角色大賞出爐:布丁狗奪冠,Hello Kitty 排名第五卻仍是三麗鷗集團中最會賺錢的角色。本文將解析 三麗鷗(Sanrio)財報,並分析體驗化與數位化如何延長IP角色壽命。 今年的三麗鷗角色大賞由布丁狗擠下大耳狗、帕恰狗與酷洛米,拿下冠軍;Hello Kitty 則與去年相同,穩穩待在第五。 Saniro 2025 年 3 月期的合併營收來到 1,449 億日圓,創下近年新高,營業利益更接近翻倍。區域成長尤其值得注意:歐洲與美國皆出現逾 100% 的年增幅,東南亞也在近年成長曲線中逐漸抬頭。 排名之外更有意思的,是角色地的區性喜好。特別是巧克貓(Chococat)這個角色,今年比去年竟然一口氣上升二十二名。而其主要受眾正是成長增幅超過100%的歐美地區。 Hello Kitty 人氣跌出前三,為什麼仍是最會賺的角色? 人氣不等於營收:觸及和「支出喚起」是兩件事

By Yuki
風靡日本55年的 Mister Donut,如何在新一波的甜甜圈熱潮下存活?

風靡日本55年的 Mister Donut,如何在新一波的甜甜圈熱潮下存活?

距離日本人氣甜甜圈 I’m donut ? 登台已經兩個多月,也順勢帶動台灣新一波「生甜甜圈」討論熱度。 在日本市場,另一個陪伴多數人長大的甜甜圈品牌 Mister Donut(ミスタードーナツ)也在今年迎來 55 週年。 此篇文章將就 Mister Donut 在日本的發展做簡單的整理和分析。 今年 Mister Donut Japan 換上全新 Slogan:「いつもあるのに、いつもあたらしい。」(明明一直都在,卻總能帶來新鮮),並推出以「ミスド集合で」為主題的廣告,由人氣女星今田美桜擔任代言人,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 Mister Donut 的情感記憶與品牌辨識。 對比同樣在 1970 年前後自美國引入的速食品牌:KFC 已被三菱商事轉手、Subway 一度萎縮到僅兩百家不到,Mister Donut 可以說是在地化最成功的外來品牌之一,甚至常讓人忘了它有「美國血統」

By Yuki
2025年最新趨勢|日本香水便宜又好聞?解析日本人最愛的香味Top3與品牌推薦

2025年最新趨勢|日本香水便宜又好聞?解析日本人最愛的香味Top3與品牌推薦

香氛與香水,一直是我很想寫的主題。 最近剛好協助了幾個台灣美妝與香氛品牌,進行日本市場的行銷與消費分析, 也讓我有機會重新整理、深入理解「香味」在日本社會中的文化角色與市場輪廓。 這篇文章,就是一次結合興趣與實務觀察的小小總整理。 如果你也對日本香水文化、品牌趨勢,或未來香氛市場的變化感到好奇,歡迎一起看下去! 香水在日本曾經是「香害」? 說到香水,你可能會想到歐美品牌所營造的濃郁氛圍與個人風格。不過在日本,這樣的氣味反而可能被認為是「不禮貌」。 根據媒體針對日本 20~39 歲女性所做的調查,有高達 54% 的人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用過香水。這個數字乍聽之下很驚人,但其實背後與日本對香味的文化認知有關。 在日本,「香味太強」不只是個人偏好問題,更被視為一種「對他人造成困擾」的行為。他們甚至有個詞叫做「香害(こうがい)」,指的就是香水或芳香劑味道過重,對周遭造成負擔的現象。 許多高級壽司店明文禁止客人噴香水,因為香味會干擾主廚對食材的判斷,也影響其他客人的味覺體驗。香味在日本,是一種「社交分寸」,也正因如此,香水長期無法融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日本香水市場正在悄悄長大

By Yuki
EP68|Orion Beer 從沖繩啤酒到 IPO & 正式切割非便利商店業務!日本 7-11 的近況與挑戰

EP68|Orion Beer 從沖繩啤酒到 IPO & 正式切割非便利商店業務!日本 7-11 的近況與挑戰

● 本篇重點 —沖繩製造業第一股?Orion 啤酒傳最快 9 月東證上市 —在爭議中繼續前進!LUUP 發表新款三輪電動車 Unimo —收據也能應援!?推活舞台擴張到日常超市 —圖解|7&i 便利商店事業體解析 1、沖繩製造業第一股?Orion 啤酒傳最快9月東證上市 沖繩知名啤酒品牌 Orion(オリオンビール) 傳出最快將於 9 月登上東證,若順利,將成為沖繩地方製造業第一間上市企業。 Orion Beer 在 2002 年與 Asahi 合作,由 Asahi 負責沖繩以外的銷售;2019 年則因經營問題被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與野村控股透過 TOB 收購。原先規劃於 2024 年挑戰 IPO,

By 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