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2|10X 募資 21 億日圓,只為解一個問題:線上超市怎麼賺錢?&從《刀劍亂舞》到《魯邦三世》,歌舞伎真的能靠動漫IP翻身嗎?

EP62|10X 募資 21 億日圓,只為解一個問題:線上超市怎麼賺錢?&從《刀劍亂舞》到《魯邦三世》,歌舞伎真的能靠動漫IP翻身嗎?
Photo by Tsuyoshi Kozu / Unsplash
● 本集重點
10X募資21億日圓,他們如何協助日本超市EC化並實現線上超市盈利?
松竹如何拯救歌舞伎?從動漫IP到一幕見的轉型策略

1、10X募資21億日圓,他們如何協助日本超市EC化並實現線上超市盈利?

4月28日,以提供線上超市支援系統的日本新創 10X(テンエックス)宣布成功完成最新一輪資金募集,總額達 21 億日圓。這筆資金將用於升級旗下核心產品「Stailer」,並加速新服務的開發與擴展。

10X開發的線上超市支援系統——Stailer,至今已經已有13間零售業者導入,其中不乏我們常聽到的知名企業,例如Life超市、藥妝店藥王堂等。導入成效也陸續顯現。例如長野地區的超市品牌「DELICIA」,導入後一年內線上營業額成長四成,成功達成店舖營業利益轉正。

資料來源:Stailer官網新聞稿

#10X 的使命:讓線上超市不只上線,更能賺錢

疫情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也加速了實體零售的 EC 化。然而,從門市轉型為線上超市,並不只是「把商品放上網」那麼簡單——從上架系統、庫存串接、撿貨打包到金流處理,每一步都是門檻。對於缺乏技術資源的零售業者而言,不僅難啟動,後續能否真正「賺錢」更是一場豪賭。

10X 看準了這個痛點。自 2017 年創業以來,他們專注打造 Stailer 系統,目標就是「讓線上超市成為能夠正向循環的獲利事業」。

資料來源:Stailer官網

以下這兩張圖是我根據 10X 的公開簡報內容整理而成,歸納出日本目前在 B2C 實體零售數位化過程中遇到的幾個主要難題。

#日本實體零售 EC 化比率仍低、痛點待解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最新的統計,2023 年日本 B2C 實體零售的 EC 化比例僅約 9.38%。雖然逐年成長,卻相當緩慢。即便市面上已有許多線上開店工具,但缺乏導入經驗、系統操作體驗不佳,往往成為企業卡關的主因。

10X 因此從「提高正盈利」這個目標出發,設計出符合高 SKU 零售業需求的操作介面與獲利模型。對於每筆訂單平均商品數較多的超市而言,如何讓每筆訂單提高毛利,是 Stailer 的技術核心

#讓每項商品擁有「最適價格」——真正實現「正盈利」的三大挑戰

10X認為,要讓線上超市實現正盈利,最大的目標就是先讓每一筆訂單都能擁有最高的毛利,而這與當下商品和訂單是否已經處於「最適價格」有關。

  • 價格策略的再平衡:與實體門市不同,線上價格怎麼定?

當門市與網路同步營運時,價格落差會直接影響消費者認知與行為。10X 協助零售業者設計價格分層與折扣分配邏輯,讓「門市有感」、「線上也划算」,在不犧牲毛利的前提下維持競爭力。

  • 購物車分析與高 LTV 用戶識別:不是每個人都該打折

Stailer擅長從消費者購物車資料與行為模式中,歸納出哪些商品是「目的購買」,哪些是「順手帶」,並進一步分層顧客類型。這讓零售業者可以針對高 LTV 客群調整促銷策略,減少無效折扣支出,同時提升使用者黏著度。

  • 依照供需調整售價:在配送人力不足的前提下,也能賺錢

與一般EC不同,線上超市常遇到「即時供需匹配」的問題。這些超市通常服務一定區域範圍內的消費者,且有配送時間的壓力,超市和超市間的商品互通性又偏低,在訂單高峰期,超出負荷的訂單就面臨取消的損失。 10X 開發的功能之一,就是根據庫存水位、物流人力、下單高峰等數據,調整即時價格與配送條件。這套機制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日本的旅遊業和航空業,10X認為線上超市也有相同的供需限制問題,但在維持每單毛利最大化的同時,要及時調整和預估資源配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X目前也持續在優化其演算模型。

資料來源:Stailer官網

#Yuki的放送觀察:10X想做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服務,而是打造零售業的新生態循環

10X 想做的不只是「幫你建一個線上超市」,而是讓線上超市這條路「走得通、賺得到」,進一步讓企業願意投入更多資源於數位轉型。

10X認為,對營業額數千億日圓的企業來說,就算僅僅優化0.1%的營運效率,那也是幾億日圓的規模,因此10X相當重視每一個企業和運營者遇到的問題,並深挖問題的根本。

從整體商業邏輯來看,10X 不只是 B2B 的系統供應商,更像是一個「市場擴張的催化劑」。當他們協助一家企業轉虧為盈,這個故事會讓下一家企業更有信心加入。這是一個緩慢但可持續的飛輪,但相當有挑戰價值的新創模式。


新聞參考來源:苦境のネットスーパーを黒字化 支援システムの10X、21億円調達


2、松竹如何拯救歌舞伎?從動漫IP到一幕見的轉型策略

#日本文化遺產的代表——松竹與歌舞伎

松竹,日本五大電影公司之一,但更為人熟知的,是它在舞台劇、特別是歌舞伎領域的深耕。

可以說,在東寶等公司陸續退出歌舞伎的經營後,松竹幾乎成了唯一仍持續經營歌舞伎事業的企業。從歌舞伎的服裝、道具,到劇場的營運,幾乎都由松竹旗下的集團整合完成。而佇立在銀座的「東京歌舞伎座」,更是承載了這項傳統表演藝術超過百年的重量與精神。

歌舞伎這類日本傳統表演藝術,一直被視為文化象徵,帶有濃厚的歷史與儀式性。但在觀眾習慣改變、娛樂類型分散的今天,松竹的演劇事業近年來面臨不小挑戰。

#傳統的延續 vs 時代的創新

從 2021 年起,松竹包含歌舞伎在內的演劇事業就陷入虧損,連續五年沒能轉正。其中一個關鍵,是疫情大幅削減了地方的團體客源——這類團客過去曾佔歌舞伎觀眾將近四分之一。即使疫情趨緩,至今這部分人潮也只恢復到六成左右,對營收影響相當明顯。

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演劇事業,松竹近年來啟動了一系列轉型策略:

  1. 提前公布演出資訊,方便安排行程

過去,歌舞伎的節目往往要到演出前兩個月才會公布。對於訪日旅客或團客來說,要提前規劃相當不便。現在松竹打破慣例,改為一次性公布全年度的主打演目,讓觀眾可以早點訂票、安排旅程。

  1. 結合日本最強軟實力——動漫 IP

雖然歌舞伎傳統上多演出古典文學或歷史題材,但今年松竹推出了《刀劍亂舞》《魯邦三世》等熱門 IP 改編的新作,試圖吸引年輕族群「第一次走進劇場」

3. 降低觀賞門檻,吸引新觀眾嘗試

一齣歌舞伎通常長達 3~4 小時,對不熟悉的人來說門檻極高。松竹因此推出約 40 分鐘的一幕見席,讓初次接觸的觀眾也能輕鬆嘗試。此外,過去僅有聲音導覽的翻譯系統,從 2024 年開始也導入「即時字幕平板」租借服務,幫助觀眾更理解劇情。

有些場次甚至已有高達兩成觀眾是訪日旅客,顯示這些改革的確打開了新的觀眾層。

回歸松竹整體的營運,其實由三大事業組成:電影(包含製作、配給、與上映)、演劇(以歌舞伎為主)、不動產(如劇場的在開發與商業經營),近幾年靠著《排球少年!!》、《名偵探柯南》等熱門電影拉抬票房,加上不動產收入支撐,整體營收仍維持增長。但對松竹來說,要真正恢復體質,還是得靠讓演劇部門回到穩定獲利。

松出推出魯邦三世主題的歌舞伎節目。參考資料:松竹官方公演情報

#Yuki的放送觀察:要守護傳統,前提是先有人願意接觸它。

歌舞伎式微,疫情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更核心的其實是「時間碎片化」這件事。

比起過去觀眾能花一個下午進劇場看戲,現在人們早已習慣短影音、追劇,或任何能在幾分鐘內進入狀況的娛樂形式。歌舞伎不只時間長、台詞古典,對新觀眾來說還多了一層「我會不會看不懂」的壓力。

更別提,歌舞伎演員的養成制度本身就封閉、專業,往往從小學習、歷經多年才成台柱。這樣的演出體系,一旦觀眾斷層,後續也難以支撐。

所以松竹願意主動改變,不只是為了撐起業績,更是文化傳承的實驗。而歌舞伎的存續,應該是我們都應該一起守護的價值。

新聞參考來源:松竹、歌舞伎黒字へ伝統打破 ルパン三世など漫画原作や演目一括公表​

=======================

▶最近偶爾出沒 Thread ,歡迎來輕鬆聊天:《Usagi的日本商業放送》😉

Read more

為什麼日本的迷你容量美妝品,正在成為主流?

為什麼日本的迷你容量美妝品,正在成為主流?

在 @cosme 六月中發表的《2025年下半年美容趨勢預測》中,「主役級迷你コスメ(迷你化妝品)」被列為今年不可忽視的關鍵詞之一。 根據調查,有 31.4% 的 20 代與 30.5% 的 30 代 受訪者表示:「相比一般容量,迷你化妝品更有吸引力」。而在更年輕的族群中,迷你尺寸甚至不再只是備品,而是他們主動尋找、想要擁有的商品形式。 在實體店舖也反映了這一點;@cosme TOKYO 在三月重新規劃的「迷你美妝專區」,短短兩個月內就創下原預估 3.5 倍 的營業額成長;而根據問卷,有高達 57.1% 的人表示,曾因為試用迷你容量後決定回購正品。 為什麼日本的迷你美妝品會突然變主流?解析三大推力 迷你容量的需求,其實一直都在,無論是旅行用、還是作為緊急備品。但現在,

By Yuki
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6月24日,擁有熱門大作《絕地求生(PUBG)》的韓國遊戲公司 KRAFTON,以 750 億日圓收購日本老牌廣告代理商 ADK,震撼了整個日本廣告業界。 震驚之餘,也讓人不禁感慨,曾經與電通、博報堂並列,代表日本三大廣告代理商之一的 ADK,竟走向了被收購的命運。 日本網路上目前主要聚焦在兩大討論點: ① 750 億日圓會不會太便宜了? KRAFTON 雖然擁有《PUBG》這款全球級熱門作品,但為了降低對單一遊戲的高度依賴,正積極尋求 IP 事業的多元發展。 ADK 過去深度參與多部動畫製作,與日本獨特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密切相關:一部動畫往往由電視台、廣告代理商、製作公司等多方合資製作,廣代則負責掌握廣告時段、尋找贊助商,為動畫注入製作資金。ADK 便是在這個體系中,長年扮演關鍵的中介角色,擁有穩定的媒體網絡與資源。 KRAFTON 看中的,正是 ADK 所建立起來的內容資產與業界網絡。透過收購

By Yuki
TikTok 短影音如何衝擊日本消費與內容產業?

TikTok 短影音如何衝擊日本消費與內容產業?

TikTok 在 6 月初發布的《TikTok Socio-Economic Impact Report 〜日本における経済的・社会的影響〜》用大量數據證明:短影音已從「讓人上癮的娛樂」躍升為牽動日本經濟與產業結構的力量。本文將先就這份報告與 OASIZ 的補充研究,拆解短影音的商業化現況,再談 TikTok Shop 帶來的新變數,並簡述「縱型短劇」如何用同一素材格式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本篇大綱 ・TikTok——年輕人購物旅程的起點:由 TikTok 催生的經濟效益 ・TikTok Shop 登陸:內容驅動的興趣電商將為日本 TikTok 生態帶來什麼改變? ・縱型短劇:同一格式,另一條商業路徑 ・結論 TikTok,年輕人購物旅程的起點 報告顯示,2024 年由日本 TikTok 引發的推估消費額達 2,375

By Yuki
花王中期經營計劃「K27」:敏捷開發、品牌瘦身與全球化戰略

花王中期經營計劃「K27」:敏捷開發、品牌瘦身與全球化戰略

在紙尿布業務遭受重挫、又逢疫情衝擊之下,花王一度陷入經營危機,被迫加速體質改造。過去我們討論過花王對化妝品事業的大幅瘦身與品牌資源的重新配置。經過一段時間的修正與重組,如今成效如何?近期讀到花王對舊有品牌推動革新的報導,以下就最新財報與品牌改革策略做一個簡要盤點。 花王三大事業定位,全面加速全球化佈局 花王以衛生與家居護理事業作為穩定現金流的「基本盤」,重新盤點集團資源,並將旗下事業體劃分為三大類別──成長驅動、安定收益、事業變革。 安定收益事業所創造的資金,將優先挹注成長驅動領域,強化未來擴張動能;事業變革領域則聚焦體質改善與獲利模式重建,目標是儘速轉型,並晉升為下一波的穩定獲利來源。 花王在 2023 年發布的《2024 年統合報告》中也提出 K27 中期目標:以 2027 年為期,目標 ROIC(投入資本回報率)由 4.1% 提升至 11% 以上,海外營收目標 8,000 億日圓以上。為加速「全員全球化」

By Y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