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日本55年的 Mister Donut,如何在新一波的甜甜圈熱潮下存活?
距離日本人氣甜甜圈 I’m donut ? 登台已經兩個多月,也順勢帶動台灣新一波「生甜甜圈」討論熱度。
在日本市場,另一個陪伴多數人長大的甜甜圈品牌 Mister Donut(ミスタードーナツ)也在今年迎來 55 週年。
此篇文章將就 Mister Donut 在日本的發展做簡單的整理和分析。
今年 Mister Donut Japan 換上全新 Slogan:「いつもあるのに、いつもあたらしい。」(明明一直都在,卻總能帶來新鮮),並推出以「ミスド集合で」為主題的廣告,由人氣女星今田美桜擔任代言人,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 Mister Donut 的情感記憶與品牌辨識。
對比同樣在 1970 年前後自美國引入的速食品牌:KFC 已被三菱商事轉手、Subway 一度萎縮到僅兩百家不到,Mister Donut 可以說是在地化最成功的外來品牌之一,甚至常讓人忘了它有「美國血統」。

從「打折」到「價值感」:產品線升級與品牌轉型
Mister Donut 在過去長期以「百円甜甜圈」為主打,走親民路線。2014 年全國店數一度衝到 1,350 間。但單靠促銷難以留住消費者注意力,甜甜圈類別競爭者也愈來愈多,Mister Donut 的門市數隨之下滑,疫情那年僅剩約 961 間。
自 2017 年起,Mister Donut 開始重新思考經營策略:不再倚賴削價競爭,而是以「新鮮感和稀有性」作為商品價值,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商品線來留住消費者。從結果來看,這一策略成功讓 Mister Donut 打破大眾對它既有的印象,成為幾年來屹立不搖的甜甜圈品牌。
那 Mister Donut 在商品面都做了哪些調整和優化呢?
❶ misdo meets 聯名
這是 Mister Donut 針對中高價位打造的企劃,與京都宇治茶名店祇園辻利、比利時巧克力 PIERRE MARCOLINI 等合作,推出季節限定款。雖然價格多落在 ¥300–¥400 的中高區間,但憑藉「限時/限量」與口碑,misdo meets 幾乎每波都能迅速完售,成功把「聯名甜甜圈」做成固定話題。

❷IP聯名的福袋
與《寶可夢》合作的 Mister Donut 年末福袋已連續多年成為粉絲必搶清單。這個國民級、受眾廣泛的 IP,替試圖打造新價值的 Mister Donut 提供了極佳的聯名效果。福袋除甜甜圈兌換券外,還附限定周邊,強化年度儀式感與收藏動機,進一步拉高品牌黏著與再訪率。

❸輕食品牌: ミスドゴハン
透過ミスドごはん,Mister Donut 試圖將消費場景從「甜點」延伸到「輕食/正餐」,包括鹹派、Pizza、炒飯、麵類等。部分門市甚至提供「吃到飽」等體驗,並於特定時期推出台灣風等主題商品,擴大時段與族群覆蓋。

店舖型態優化:更明亮、更舒適的用餐場域+得來速
疫情把外帶需求推到高點,Mister Donut 也在通路上做兩大調整:郊外得來速與都心無廚房小型店。
無廚房的低成本小型店舖,讓 Mister Donut 得以快速插旗車站與百貨;而得來速型店舖則可以拓展過路客及家庭客。同時,品牌也持續做店舖翻新,把內用空間升級成明亮、乾淨、舒適的場域,讓「聚餐」成為進店理由。
此外,與 MOS BURGER 的聯合概念店 MOSDO! 也為品牌帶來新鮮感與話題流量。這些策略讓 Mister Donut 門市數自疫情谷底快速回升,截至 2024 年已重返千店以上。
購物流程優化:線上點餐 App 與無人結帳
除了商品和實體店鋪的更新外,Mister Donut 也透過數位化來優化消費者的購物流程。
一方面以官方App 線上點餐整合預點、集點、會員回饋,提升再訪頻率;另一方面在車站內等高人流量的地區導入 TOUCH TO GO +自助結帳,打造「拿了就走」的自助動線,縮短排隊與等待時間並減少人力成本,也讓都心小型店更容易達到效率與坪效目標。
結論:為什麼 Mister Donut 能一直屹立不搖?
對長青品牌而言,真正的關鍵不是一次性的爆款,而是能在既有基礎上不斷迭代:以彈性的策略視角,配合快速而到位的執行。Mister Donut 在這點上持續交出成績單;也因此,縱使甜甜圈風潮起伏不定,它依然在日本消費者心中佔據難以取代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