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哆啦A夢》動畫 IP 的日本企業,竟被韓國遊戲公司買走?
6月24日,擁有熱門大作《絕地求生(PUBG)》的韓國遊戲公司 KRAFTON,以 750 億日圓收購日本老牌廣告代理商 ADK,震撼了整個日本廣告業界。
震驚之餘,也讓人不禁感慨,曾經與電通、博報堂並列,代表日本三大廣告代理商之一的 ADK,竟走向了被收購的命運。
日本網路上目前主要聚焦在兩大討論點:
① 750 億日圓會不會太便宜了?
KRAFTON 雖然擁有《PUBG》這款全球級熱門作品,但為了降低對單一遊戲的高度依賴,正積極尋求 IP 事業的多元發展。
ADK 過去深度參與多部動畫製作,與日本獨特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密切相關:一部動畫往往由電視台、廣告代理商、製作公司等多方合資製作,廣代則負責掌握廣告時段、尋找贊助商,為動畫注入製作資金。ADK 便是在這個體系中,長年扮演關鍵的中介角色,擁有穩定的媒體網絡與資源。
KRAFTON 看中的,正是 ADK 所建立起來的內容資產與業界網絡。透過收購 ADK,他們期待能讓自家遊戲 IP 跨足動畫領域,打造出遊戲結合動畫的新商業模式。
其實早在去年,KRAFTON 就已先收購日本遊戲公司 Tango Game works,這次併購 ADK,是他們布局日本內容產業的下一步。
然而根據日本的統計,僅國內的 IP 市場規模就高達 12 兆日圓。ADK 曾參與製作的《哆啦A夢》《蠟筆小新》等作品,不僅擁有穩定收益,更是承載數代人成長記憶的經典 IP。從這些角度來看,750 億日圓的價格,確實讓不少人震驚。
更何況,這些 IP 一旦成功轉化為國際市場的內容資產,其潛力遠超現在的估值。
② 廣告代理商在動畫製作中的角色轉變
隨著串流平台的崛起,日本動畫的播放模式早已從「電視為主」進化為「電視+串流」並行;而過去只要掌握播放時段、安排電視廣告就能穩定獲利的廣告代理商,也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優勢地位。
除了廣告預算大量轉移至網路外,串流平台自身也紛紛打造自有的廣告變現機制,無疑對廣告代理商來說是雪上加霜。現在的日本動畫播出時間往往在深夜時段,由於收視率偏低,贊助商招募變得困難,動畫製作也越來越不仰賴傳統的製作委員會制度,廣告代理商的重要性因此一點一滴被削弱。
回頭看 CyberAgent 的案例,他們雖然起家於網路廣告,但在《賽馬娘》的成功之後,更早一步察覺 IP 發展的潛力,將廣告收入反哺到媒體與動畫領域,如今已打造出橫跨遊戲、動畫、平台與自製內容的完整 IP 生態圈。
就連日本最大廣告代理商電通,也在今年 6 月設立了專責海外動畫事業的子公司「dentsu anime solutions」,就算是老牌廣代,也開始調整內容事業的戰略方向。
因此這次 KRAFTON 收購 ADK,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是對相關產業發出的一記警鐘。
如果無法善用多年來累積的資源,主動重組商業模式、回應時代變化,那在這個娛樂內容全球擴張的浪潮中,總有人會比你更懂得如何善用這些資產。
參考資料: